清代東北邊疆重鎮之一。亦作艾滸、艾虎、艾呼、艾渾、愛琿,皆為一些少數民族語的不同漢語對音。漢語稱黑龍江城,滿語稱薩哈連烏拉霍通。1858年後始出現“璦琿”字樣。璦琿有新舊二城:①江東舊璦琿。城在黑龍江左岸,今黑龍江省黑河市愛輝鎮東北,蘇聯境內維笑勒伊村(意譯為快樂村)附近。明代曾在此築忽裏平寨,隸屬奴兒幹都司。此地清初已有“艾呼”之稱。17世紀中葉沙俄侵入黑龍江流域,將此寨焚毀。康熙二十二年(1683),康熙帝命薩佈素在璦琿建城永戍,並在此置黑龍江將軍。二二十四年,清政府鑒於舊璦琿僻處江東,聯系不便,遷黑龍江將軍駐地於下遊右岸達斡爾族托爾加寨舊址。原處留副都統鎮守,二十九年裁撤。咸豐八年(1858)《璦琿條約》簽訂後,因該城位於江東六十四屯地區內,仍歸清朝管轄。光緒二十六年(1900),沙俄制造瞭江東六十四屯慘案,武力侵占瞭該城。②江西新璦琿。在黑龍江右岸,今黑河市區南七十裡的愛輝鎮。黑龍江將軍駐地遷此後,在托爾加寨的廢墟上,重修新城,仍名璦琿。康熙二十九年黑龍江將軍移駐墨爾根(今黑龍江嫩江)後,該城留副都統鎮守。《璦琿條約》即在此簽訂。光緒二十六年沙俄侵略軍攻克璦琿,縱火焚城。1909年,清政府改璦琿副都統為兵備道,設置璦琿直隸廳。1913年改為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