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辛亥革命時期的重要革命團體。其活動分前、後兩期。光復會於1904年(光緒三十年)冬在上海成立。會長為蔡元培。重要活動人物有徐錫麟、秋瑾、陶成章、龔寶銓等。他們激烈宣傳革命,而宗旨著重“反滿”,有著比較濃重的漢族傳統民族思想色彩。活動重點在聯絡會黨。陶成章、秋瑾等都曾在浙東各地奔走,在會黨中做瞭不少革命宣傳工作和組織工作。組織比較嚴密,入會者對傢人也不能洩露,具有比較明顯的地域性。會員大抵是浙江籍人,尤以紹興府人為多。主要的活動範圍在浙江、安徽和上海。11905年8月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時,光復會的主要成員大多仍留居國內,並未與聞其事。這年10月,蔡元培在上海秘密加入同盟會,並擔任瞭同盟會上海分會會長。秋瑾、陶成章也先後加入瞭同盟會。而徐錫麟等並沒有參加同盟會,仍繼續在浙江、安徽等地獨立地從事革命活動。同年底秋瑾從日本歸國後,也同徐錫麟密切合作,發展光復會會員,聯絡會黨,準備武裝起義。1907年7月,徐錫麟在安慶刺殺瞭安徽巡撫恩銘,發動起義,事敗被殺。同月,秋瑾也在紹興被捕,英勇就義。此後,光復會的組織無形解體。

  後期始自1910年2月(宣統二年)光復會在日本東京重建。以章炳麟為會長,陶成章為副會長。在南洋設立行總部,以李燮和、魏蘭、沈鈞業為執行員。其成員大多是對孫中山抱有各種不滿的原同盟會會員,其中也有一部分光復會舊人。章、陶兩人都受漢族傳統民族思想影響較深,“反滿”特別激烈,對農民土地問題比較關心。重建的光復會在政治上的準備並不充分,沒有獨立提出完整的政綱。註重教育和暗殺,而輕視群眾性的武裝起義。陶成章甚至說:“如不用暗(殺),轉用地方起兵,喪民費財,禍莫大焉。一有不慎,必引外國人幹涉,後事益難著手。”可是,當同盟會策劃廣州“三·二九”起義時,陶成章、李燮和等仍積極參加。1911年10月武昌起義後,光復會會員在上海、江蘇、浙江、廣東等地積極響應。此後,章炳麟、陶成章相繼歸國,陶並在上海籌組光復義勇軍。1912年1月3日,章炳麟同程德全、張謇等另組中華民國聯合會;14日,陶成章被暗殺。從此光復會實際上即不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