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各學派的論文彙集。相傳為春秋時齊國管仲所著。今本《管子》由西漢時劉向編定,原為八十六篇,現存七十六篇,分為八類:《經言》九篇,《外言》八篇,《內言》七篇,《短語》十七篇,《區言》五篇,《雜篇》十篇,《管子解》四篇,《管子輕重》十六篇。該書內容比較龐雜,包括法傢、儒傢、道傢、陰陽傢、名傢、兵傢、農傢的思想。在劉向編定以前,韓非、賈誼、司馬遷都提及該書,並認為它有一個主導思想,即一面強調法治,一面肯定道德教化的重要性,兼重禮與法。這可能是齊國學者結合本國國特點托名管仲提出的一種學說。後來劉向或許把其他各派的著作編入《管子》,造成瞭內容上的蕪雜。《管子》保存瞭豐富的思想資料,從中可以找出先秦哲學許多失掉的環節,具有很大的史料價值。羅根澤的《管子探源》、郭沫若的《宋鈃尹文遺著考》、《〈侈靡篇〉的研究》曾對該書作瞭考證。《管子》書舊有唐尹知章註(題為房玄齡)。清戴望著有《管子校正》。郭沫若、聞一多、許維遹的《管子集校》把前人研究《管子》的成果收集在一起,頗便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