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庚

  愛國華僑領袖、南洋華僑實業傢。1874年10月21日(清同治十三年九月十二)生於福建同安縣集美鎮(今屬廈門市)。其父陳如松為南洋新加坡僑商。1890年秋,陳嘉庚隨其父去新加坡經商,1892年任順昌米號經理。1904年起自立立門戶,開辦罐頭廠及謙益米店。1906年開始經營橡膠園。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又經營航運業和房地產,到1925年時已成為擁有橡膠園和黃梨園一千五百英畝、各種工廠三十餘所、國內外分店一百餘傢的大企業傢。他熱心教育事業,在新加坡和廈門先後創辦小學、中學、職業學校及大學。其中有名的有集美水產學校、集美航海學校和廈門大學等。

  陳嘉庚熱愛祖國,1910年在新加坡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時,被新加坡閩僑舉為福建保安會會長,帶動南洋華僑資助閩省革命黨人和孫中山的革命活動。1924年在新加坡創辦《南洋商報》,高舉反日鬥爭旗幟。濟南慘案發生後,他任新加坡“山東慘禍籌賑會”會長,募捐救濟這一慘案的受難傢屬,並號召華僑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暴行。1938年在新加坡建立“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當選為該會主席,積極推動南洋華僑抗日救國;並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1940年春,他率“南洋華僑回國慰勞視察團”回國,曾到延安考察,從此斷定“中國的希望在延安”。抗戰勝利後,陳嘉庚積極投身反蔣反美的民主運動,支持解放戰爭。1949年9月,應邀出席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被選為全國政協常委。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主席,並當選為全國人大第一、二屆常委與全國政協第二、三屆副主席。1961年8月12日病逝於北京。遺著有《南僑回憶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