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名山。盤亙省境西北部,呈北西—南東走向。北始房縣青峰鎮大斷層,南止荊門—當陽一線,長約150公裡;西至遠安沮水地塹,東到荊門—南漳一線,寬約20~30公裡。面積約3100平方公裡。因古代滿山生長荊條(灌木),故名。地質構造屬揚子準地臺,由石灰巖組成,屬燕山隆起褶皺帶,是強烈上升的新構造運動區。這一地區適處幾個大地構造單元的接觸帶上,北、南段均為強烈褶皺和複雜斷層地區,但北段褶皺緊密,多逆掩斷層;南段褶皺稍緩,以塊狀斷層為主。地貌上,西北部山高穀深,巍巍峨陡峭,溝壑縱橫;東南部山低谷淺,坡度略緩,稍加開闊,但均為喀斯特式中、低山地。山嶺多呈狹長形,山頂大致等高。喀斯特漏鬥(溶鬥)、溶蝕窪地均發育於山頂面上,屬山原期喀斯特形態。其高度由西北向東南略減,海拔一般為1200~1800米,主峰聚龍山1852米,最高點望佛山1946米。長江支流沮、漳河源於山南,漢江支流蠻河源於山北。山區氣候溫濕,年降水量900多毫米。森林覆蓋率約50%,以松、杉、櫟樹種為主。主要特產有黑、白木耳、茶葉、桑蠶,並有天麻、丹皮、杜仲、桔梗等藥材及獐、鹿、野豬等動物。河谷平原耕地種稻,坡地種玉米、薯類。山上建有茶場、林場、藥材場等。礦藏有磷、煤、鐵等。磷礦已開發利用作肥料。名勝古跡有抱璞巖、白馬洞、響水洞等。其中抱璞巖傳為春秋時代卞和得玉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