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第1大支流。發源於寧夏六盤山東麓涇源縣境,流經平涼、彬縣,於陝西高陵縣南入渭河,全長455公裡,河出崆峒峽至彬縣早飯頭長209公裡,河谷較寬,其中平涼—涇川間右岸灘地平坦,為涇河最大的川區。早飯頭—張傢山間河流穿行於峽谷中,坡陡流急,水力較豐。張傢山以下,兩岸為黃土階地,屬關中盆地。流域面積4.5421萬平方公裡,黃土原區占42%;黃土丘陵區占49%;山區占4%;黃土階地區占5%。涇河張傢山站年徑流量21億立方米。年輸沙量2.8億噸,是渭河來沙量最多的的支流。水系呈樹枝狀,右岸來自六盤山、千山的汭河、黑河等支流含沙量較小;左岸來自黃土丘陵和黃土高原區的洪河、蒲河、馬蓮河等支流含沙量大,如馬蓮河來水隻占涇河的20%,來沙量卻占50%。涇河下遊是中國水利開發最早的地區。秦王政元年(公元前246)鑿涇水,興建著名的鄭國渠。唐以後失修。1930年修建現代涇惠渠。1949年後又加整修擴建,灌溉面積達9萬公頃。截至1982年流域內已建成巴傢咀等大中型水庫5座,總庫容6.3億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2萬多公頃,裝機容量3500千瓦。20世紀50年代初期設立西峰水土保持試驗站,在南小河溝進行流域綜合治理,為流域水土保持起著典范作用。流域內彬縣大佛寺石窟是和重要的文化遺存。崆峒山也是著名的遊覽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