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開鑿最早、裡程最長、工程最大的運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全長1747公裡。京杭運河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和城鎮的興起均起瞭巨大作用。

  歷史沿革 京杭運河的開鑿與演變大致分為3期:①第1期運河。運河的萌芽時期。春秋吳王夫差十年(西元前486)開鑿邗溝,以通江淮。至戰國時代又先後開鑿瞭大溝(從今河南省原陽縣北引黃河南下,註入入今鄭州市以東的圃田澤)和鴻溝,從而把江、淮、河、濟四水溝通起來。②第2期運河。主要指隋代的運河系統。以東部洛陽為中心,於大業元年(605)開鑿通濟渠,直接溝通黃河與淮河的交通。並改造邗溝和江南運河。三年又開鑿永濟渠,北通涿郡。連同公元584年開鑿的廣通渠,形成多枝形運河系統。③第3期運河。主要指元、明、清階段。元代開鑿的重點段一是山東境內泗水至衛河段,一是大都至通州段。元至元十八年(1281)開濟州河,從任城(濟寧市)至須城(東平縣)安山,長75公裡;至元二十六年(1289)開會通河,從安山西南開渠,由壽張西北至臨清,長125公裡;至元二十九年(1292)開通惠河,引京西昌平諸水入大都城,東出至通州入白河,長25公裡;至元三十年(1293)元代大運河全線通航,漕船可由杭州直達大都,成為今京杭運河的前身。

京杭運河

高郵運河風光

  明、清兩代維持元運河的基礎,明時重新疏浚元末已淤廢的山東境內河段,從明中葉到清前期,在山東微山湖的夏鎮(今微山縣)至清江浦(今淮陰)間,進行瞭黃運分離的開泇口運河、通濟新河、中河等運河工程,並在江淮之間開挖月河,進行瞭湖漕分離的工程。

  沿線地理概況 京杭運河自北而南流經京、津2市和冀、魯、蘇、浙4省,貫通中國五大水系──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和一系列湖泊;從華北平原直達長江三角洲,地形平坦,河湖交織,沃野千裡,自古是中國主要糧、棉、油、蠶桑、麻產區。人口稠密,農業集約化程度高,生產潛力大。迨至近代,京津、津浦、滬寧和滬杭鐵路及公路網相繼修建,與運河息息相通;沿線各地工業先後興起,城鎮密集,是中國精華薈萃之地。

  現狀特征 京杭運河的流向、水源和排蓄條件在各段均不相同。

  ①通惠運河。歷史性通航河道。由於清末實行“停漕改折”政策和20世紀以來鐵路、公路交通發展,貨物轉為陸運,加之水源不足,航道失修,至50年代初期,僅有少量船隻作間歇性通航。目前該河主要用作北京市排水河道,已不能通航。②北運河。長約180公裡,集水面積5.11萬平方公裡,由天津註入海河。除屈傢店至天津段15公裡可供小船作季節性通航外,其餘河道均不能通航。③南運河。又名禦河,長414公裡。四女寺至臨清段稱衛運河,長94公裡。天津至四女寺段航道窄狹彎曲,底寬15~30米,水深約1米,建有楊柳青、獨流、北陳屯、安陵4座船閘,可通航100噸級船舶。由於上遊水庫攔蓄,兩岸農田灌溉,加之年久失修,現已處於斷航狀態。衛運河底寬30米,水深約1米,建有四女寺、祝宮屯船閘,可通航100噸級船舶。由於上遊嶽城水庫畜水,截走水源,尤當衛運河擴大治理後,航道情況驟然惡化。④魯北運河。也稱位山、臨清運河,原河段已淤塞。1958年另選新線,長104公裡,但未開挖。1960~1968年,根據引黃輸水要求,開挖瞭周店至尚店76公裡渠道,兩頭河段尚未開挖。⑤魯南運河。國那裡至梁山段稱東平湖湖西航道,長20公裡,1968年雖經疏浚整治,但河道嚴重淤積,水深不足,尚不能通航。梁山至南旺段長33.8公裡,枯水期航道水深0.5米,每年可通航6個月,為季節性航道。南旺至濟寧段長27.1公裡,底寬15米,枯水期水深0.5米,每年僅通航6個月,為季節性航道。濟寧至二級壩段長78.1公裡,航道順直,枯水期水深1米以上,底寬50米,可通航100噸級船舶。⑥中運河。二級壩至大王廟段原來是走韓莊、臺兒莊一線。1958年在江蘇省境內新辟南四湖湖西航道及不牢河河段,使河道經徐州市北郊通過,至大王廟與中運河匯合。大王廟至淮陰段仍循原來河道南下,長163公裡。徐州以下河段,經近年分段拓寬,航道一般底寬45~60米,水深3米以上,已可通航500~700噸級以上拖帶船隊。是為徐州煤炭南運主要線路。⑦裡運河。全長169公裡,其入江口原在瓜洲,1958年改至六圩入江。近年屢經整治,航道底寬一般達70米,水深3米以上,可通航1000噸級拖帶船隊。年運貨量1500萬噸左右。⑧江南運河。自長江南岸諫壁口經丹陽、常州、無錫、蘇州、平望至杭州。其中,平望至杭州有3條航線,即東、中、西線,如以東線計算,全長323.8公裡,大部分底寬20米,水深2米,一般可通航40~100噸級船舶,年貨運量達1600餘萬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對運河進行瞭大規模整修,使其重新發揮航運、灌溉、防洪和排澇的多種作用。1988年底建成的京杭運河和錢塘江溝通工程已將江、河、海銜接起來,構成瞭以杭州為中心的、以京杭運河與長江、黃河、淮河、海河、錢塘江五大水系相連通的水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