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轄縣。著名僑鄉。位於省境東南沿海、晉江下遊。面積642平方公裡,人口107.4萬,其中歸僑和僑眷約20萬人。唐置縣。1951年城區成立泉州市,縣府遷駐青陽鎮。縣境三面臨海,地勢自北向南傾斜,地形以臺地、平原為主。北部為泉州平原的一部分,西部為帶狀分佈的丘陵,南部為低丘和紅土臺地,東部濱海一帶有一連串湖泊。海岸較平直,有較寬闊的沙灘。沿海有泉州灣、深滬灣和圍頭灣等海灣,淤積現象較為嚴重。屬南亞熱帶氣候,夏秋之交多颱風侵襲。晉江流經東北縣境入海,支支流九十九溪和雙溝有灌溉之利。農業產值居於全省前列。糧食作物以甘薯、水稻為主。經濟作物有花生、甘蔗、黃麻、龍舌蘭等,其中花生產量占全省總產量的14%。水果以龍眼為大宗,占全省總產量的16%。漁業生產除海洋捕撈外,還發展瞭江瑤貝、蟶、牡蠣及紫菜、海帶等養殖業。工業以食品占最大比重。手工業以磁灶陶瓷為著名。傳統工藝品有通草畫、珠繡拖鞋、竹編、錫器、福繡等,馳名國內外。境內多名勝古跡。橫跨晉江與南安二縣交界海灣的安平橋,俗稱五裡西橋,建於宋紹興八年(1138),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山寺千手佛為隋、唐雕刻。寶蓋山頂宋建萬壽塔,又名姑嫂塔,是閩南勝景之一。縣境深滬灣海底發現古森林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