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交通軍事重鎮,遼西最大工業城市,省轄市。位於遼西走廊東端。轄3區及黑山、錦縣、義縣3縣和北鎮滿族自治縣。面積5574平方公裡,人口290.29萬;其中市區804平方公裡,人口70.82萬。錦州在春秋戰國時屬燕地,秦屬遼西郡,漢稱陡河,唐屬營州,遼置錦州,明改廣甯中屯衛,清設錦州府。1937年設錦州市,1948年為遼西省省會,1954年起為遼寧省轄市。

錦州市鳥瞰

  市境北倚松嶺山地,南臨遼東灣,是通往遼西走廊進入山海關的要道,自古為兵傢必爭之地。歷史上一些重要戰役,如明末寧錦之戰、松山之戰,解放戰爭的遼沈戰役,都發生在錦州及附近。屬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年均溫9℃,1月均溫-8.8℃,7月24.3℃。年降水量573毫米,無霜期170天。小凌河流經城南,註入渤海。錦州原為以制革、榨油等手工業為主的城市。20世紀30年代後石油煉制、紡織、面粉、卷煙等工業逐漸發展。50年代以來,工業增長較快,現已發展為綜合性工業城市。石油加工業原以阜新等地的煤為原料,現已改煉原油。電力工業增長迅速,已建成“元(寶山)、錦、遼、海”50萬伏輸送變電工程。

  錦州市是聯結山海關內外的交通樞紐。鐵路有京沈、錦承、魏(杖子)塔(山)等幹、支線。公路有京沈、錦赤(峰)、錦阜(新)等線。市境南部的葫蘆島是東北地區西部重要海港,水深不凍,有鐵路通錦西。位於渤海灣的錦州港已正式通航。錦州機場也於1991年3月建成。

  京沈鐵路將錦州分成南北兩部分。南部是政治、文化和商業中心。工業主要分佈市區東南和西部,東南部有紡織、印染、陶瓷、礦山機械、合成纖維等工業,西部有機械、制藥、食品等工業。石油和電子工業多在市區西北部。郊區以種植蔬菜為主,並有種畜場、奶牛場等,南郊有果園,生產梨、蘋果等。市內有錦州醫學院、錦州工學院、錦州師范學院等大專院校。建有遼沈戰役紀念館和烈士紀念碑。中國第1座全景畫館──攻克錦州全景畫館已於1989年底正式開放。古跡有錦州塔、廣濟寺和文廟等。市南近海的大筆架山是著名風景旅遊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