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族建立的王朝。1115年金太祖完顏旻在今黑龍江省阿城南建國。金太宗完顏晟時在此建立都城,稱會寧府,1153年金海陵王完顏亮遷都燕京(今北京)。1161年定為中都。1214年金宣宗為蒙古所逼,遷都汴京(今河南開封)。1232年蒙古軍圍汴京,金哀宗逃遷蔡州(今河南汝南)。1234年蒙古與南宋聯軍滅金。金自太祖至末帝,傳十帝,凡一百二十年(見圖)。

金 南宋時期形勢圖(一) 金皇統二年,南宋紹興十二年(1142年)

金 南宋時期形勢圖(二) 金泰和八年,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

政 治 概 況

  女真的興起 建立金朝的女真族,原來居住在黑龍江流域。在古代文獻上,曾出現過“肅慎”的譯名,作為這一帶各族的泛稱。遼人和宋人稱他們為“女直”或“女真”,包括瞭黑龍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屬於同一族系的各部落。他們使用大體相同的語言。生活在遼陽一帶的女真部落,逐漸接受遼文化,被編入遼朝戶籍,稱為“熟女真”。又稱曷蘇館女真(義為籬笆內的女真)。松花江以北寧江以東的女真諸部落,保持本族的習俗和制度,被稱為“生女真”,生女真散居在山河之間,從事農業和狩獵。用木板或樺樹皮構築房屋,向南開門,環室為土炕,炕下燃火,傢人飲食起居都在炕上。顱後蓄發,穿皮毛衣。當時,生女真正處在父權制的氏族部落時期。氏族部落小者千戶,大者數千戶,各有首領。他們向遼朝交納貢品,並以馬匹皮毛等與遼人交換貨物。

  大約在遼興宗時,活動在安出虎水一帶的女真完顏部發展為強大的部落。聯合白山部、耶悔部、統門部、耶懶部、土骨論部和遼朝稱為“五國部”的蒲聶(蒲奴裡)、鐵驪、越裡篤、奧裡米、剖阿裡等五部,組成部落聯盟。斡泯水蒲察部、泰神忒保水完顏部、統門水溫迪痕部、神隱水完顏部等相繼加入瞭聯盟,完顏部長烏古迺為聯盟長,接受遼朝加給的節度使稱號。又設有“國相”管理聯盟事務,由完顏部的雅達充任。

  遼道宗時,烏古迺死去,子劾裡缽繼任聯盟長,以弟頗剌淑為國相,免去瞭雅達的職任。雅達子桓赧、散達等起而反抗,部落貴族間展開激烈的戰鬥。頗剌淑被桓赧、散達軍戰敗。劾裡缽與族弟辭不失擊敗桓赧軍。桓赧、散達率部降。以鍛鐵馳名的溫都部部長烏春,曾與桓赧等聯兵反抗,也被完顏部歡都戰敗。劾裡缽與弟盈歌又戰勝活剌渾水的紇石烈部,鞏固瞭部落聯盟。

  遼道宗大安八年(1092),劾裡缽病死。頗剌淑繼任聯盟長,命劾裡缽長子烏雅束、次子阿骨打等討平紇石烈部。遼朝加給完顏旻(阿骨打)“詳穩”稱號。大安十年,頗剌淑死,盈歌繼任聯盟長,以兄子撒改為國相。這時,女真族的徒單部另組成十四部的聯盟,烏古論部也組成十四部聯盟,蒲察部組成七部聯盟。三個聯盟聯合攻打完顏部為首的十二部聯盟,展開激戰。盈歌、撒改與完顏旻擊敗三聯盟,組成統一的部落聯盟,通告各部今後不得另組聯盟稱“都部長”(聯盟長)。遼乾統三年(1103),盈歌死,烏雅束繼任。天慶三年(1113)烏雅束死,弟完顏旻繼任聯盟長,稱“都勃極烈”。次年六月,遼天祚帝耶律延禧加給完顏旻節度使稱號。

  金朝的建國 女真族組成統一的部落聯盟後,完顏旻即開始向外擄掠和擴張。天慶四年九月,集合各部落兵八百人向遼朝統治下的寧江州(今吉林扶餘東南小城子)進攻,十月,攻破寧江州城。遼朝派出各族兵士大舉反擊。十一月,兩軍戰於出河店(今黑龍江肇源西南)。完顏旻領兵三千七百人迎戰,獲得大勝利,收降遼軍各族兵士編入女真軍。女真軍由此發展到一萬人,乘勝攻占遼賓州(今吉林農安東北紅石壘)、咸州(今遼寧開原老城鎮)。女真社會中原已出現由於犯罪或負債而淪為奴隸的現象,奴隸主與奴隸兩個對立的階級在逐漸形成。完顏旻勝利進軍,女真奴隸主貴族在戰爭中擄獲大批奴隸。隨著占領區的迅速擴展,又需要加強對被征服的各族人民的統治。女真族的氏族部落制已不能再適應歷史發展的要求。完顏旻弟完顏晟(吳乞買)、國相完顏撒改等擁戴完顏旻建立國傢。1115年夏歷正月元旦,完顏旻依仿漢族制度,稱皇帝(金太祖),建國號大金,立年號收國。

  金太祖廢除國相制,設立諳版勃極烈等輔佐國政。由完顏晟、完顏撒改、完顏習不失和完顏杲(斜也)充任。女真軍兵仍由猛安謀克統領。收編的遼東降軍依遼制設都統或軍帥。又命完顏希尹依仿遼、漢文字創制女真文字。天輔三年(1119),頒佈行用。

  金朝建國後,繼續攻打遼朝。收國元年九月,攻占黃龍府(今吉林農安)。後大敗遼天祚帝統率的遼軍。次年,攻占遼東京遼陽府(今遼寧遼陽)。改年號天輔。此後,連年對遼作戰,不斷取勝。天輔四年四月,攻占遼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五年,金太祖命完顏杲、完顏昱、完顏宗翰與完顏宗幹等領大兵進攻。六年,攻下遼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寧城西大名城)、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遼天祚帝逃入夾山(今蒙古薩拉齊西北)。十二月,金太祖親率大兵攻下遼南京析津府(燕京,今北京)。次年八月,金太祖自燕擄獲北返,中途病死。

  滅北宋 金太祖死後,弟諳版勃極烈完顏晟(金太宗)即位,聯合西夏,追擊遼天祚帝。天會三年(1125)二月,擒天祚帝。遼皇族耶律大石(西遼德宗)西遷,後在中亞建西遼。

  天會三年十月,金太宗下詔進攻北宋。以完顏杲為都元帥,完顏宗翰為左副元帥。金太祖曾與宋朝訂立“海上之盟”,約定南北出兵攻滅遼朝。金兵破燕京後,擄掠而去,燕京六州之地歸屬宋朝。金太宗命完顏宗翰與完顏希尹等攻打太原。太祖次子完顏宗望領兵攻奪燕京。十二月,宋燕京守將降金。完顏宗望繼續揮師南下進圍北宋都城開封。次年正月,宋欽宗割太原、中山(今河北定縣)、河間三鎮求和,金軍北撤。八月,金太宗再次進軍。宗翰攻下太原,宗望攻占真定(今河北正定)。閏十一月,兩軍在開封城下會師。破城,北宋亡。五年四月,金軍俘虜北宋徽宗、欽宗二帝北返。

  天會五年五月,宋宗室趙構(宋高宗)在宋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重建宋朝,放棄中原,逃往江南,史稱南宋。金太宗派出重兵分路南下。逐步侵奪宋河北、河東、陜西、京西、京東各路大片土地。七年至八年,完顏宗弼軍一度渡過大江,攻下臨安(今浙江杭州),擄掠而回。

  金軍滅北宋後,金立宋降臣張邦昌在開封稱帝,建國號楚。宋高宗稱帝,張邦昌投依宋高宗。天會八年九月,金朝又立劉豫為子皇帝,國號齊,為金朝屬邦,都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以後又遷都開封。

  熙宗改制 天會十三年(1135),金太宗病死。在此以前,已立太祖孫完顏亶為皇位繼承人,加號諳版勃極烈。十三歲的完顏亶(金熙宗)即帝位。

  金滅遼和北宋後,占領地區又大為擴展。居民中包括契丹、渤海和大批的漢人。為瞭鞏固金朝的統治,金熙宗時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對統治制度一再作瞭改革。在朝廷中樞,廢除傳統的諳版勃極烈等輔政制。依遼、宋制度設太師、太傅、太保,稱三師,朝中設尚書、中書、門下三省,由領三省事綜理政務,下設左、右丞相及左、右丞(副相)。天會十五年金熙宗又廢除屬邦齊國,在汴京(今河南開封)設行臺尚書省。天眷元年(1138),又改燕京樞密院為行臺尚書省。兩行臺尚書省負責對華北地區的統治。同年,又進一步改定官制,史稱“天眷新制”。新制實際上是全面實行漢族官制。女真官員予以“換官”,即將原來的女真官職換授為相應的漢稱的新職。女真貴族實行封國制,封授某地國王稱號,不實際任事,形同勛爵。又在尚書省設平章政事和參知政事,在左、右丞之下,以加強尚書省的權力。金熙宗又在會寧府(今黑龍江阿城南白城子)仿漢制修建都城和宮殿,建號上京(遼上京則改稱臨潢府)。制定百官朝見的禮儀和有關制度。當年又頒佈一種筆畫簡省的新文字,稱為女真小字,以供行用。

  金熙宗時,金朝統治集團內部發生激烈的紛爭,完顏宗翰一派的勢力,不斷受到削弱。天會十五年,太師、領三省事完顏宗磐以貪贓罪逮捕完顏宗翰的親信尚書左丞高慶裔,慶裔死於獄中,完顏宗翰抑鬱而死。完顏希尹也被罷相。天眷元年,完顏昌、完顏宗磐等堅持主張將河南、陜西地歸還宋朝,以換取宋向金稱臣納幣,並將汴京行臺移治大名府(今河北大名東),又移治祁州(今河北安國)。這時,金朝的統治仍以女真族的“內地”為中心。二年,完顏希尹復任左丞相,與完顏宗幹、完顏宗弼等劾奏完顏宗磐私通宋朝。郎君吳矢(吳十)謀反處死,也涉及完顏宗磐。金熙宗召完顏宗幹、完顏希尹等逮捕完顏宗磐和完顏宗雋(太祖子)處死。完顏宗幹升任太師,完顏宗弼為都元帥。三年,金熙宗采宗幹、宗弼議,再次出兵奪回陜西、河南地。金行臺尚書省又移治汴京,以燕京路直屬中央尚書省,從而撤銷燕京行臺尚書省的建置。完顏宗弼進軍至淮南,擄掠而還。完顏宗弼劾奏完顏希尹曾竊議皇位繼承,金熙宗殺希尹。

  皇統元年(1141),完顏宗弼領兵南下侵宋,南宋請和。金宋議定以淮水為界,宋向金納幣稱臣。這年,完顏宗幹病死。完顏宗弼進拜太傅,仍為尚書左丞相、都元帥,並領行臺尚書省,掌握瞭軍政大權,七年,進為太師,領三省事,都元帥,領行臺尚書省。次年,病死。完顏宗弼死後,熙宗無力控馭朝政,皇後裴滿氏結納朝臣幹預政事,帝後之間與貴族朝臣之間相互傾軋。熙宗一再殺逐大臣,朝政日益混亂。皇統九年初,完顏宗幹次子完顏亮為都元帥;三月,拜太保,領三省事;五月,被逐出朝,領行臺尚書省事,中途又召還,為平章政事。十二月,完顏亮與左丞相完顏秉德等殺熙宗。完顏亮篡奪帝位,改年號為天德。

金上京午朝門遺址 黑龍江阿城縣

  海陵南侵 完顏亮(金海陵王)即位後,殺完顏秉德等同謀者,又誅殺金太宗子孫七十餘人。以弟完顏兗領三省事,不任宗室。又任用渤海人大、張浩、漢人張通古、奚人蕭裕等入尚書省執政。海陵王削弱女真皇室貴族勢力,組成多民族的集團,以鞏固其統治。

  天德二年(1150),廢除汴京行臺尚書省,政令統一於朝廷。正隆元年(1156),又廢除附於尚書省形同虛設的中書、門下兩省,由尚書省專理政務,直屬於金帝。金朝軍事原統於都元帥府,設都元帥及左、右副元帥等。海陵王廢都元帥府,改依漢制設樞密院,由樞密使、副使統軍。尚書省與樞密院成為政治和軍事最高機構,形似北宋舊制,但樞密院仍由尚書省節制。海陵王改訂的官制,成為此後金朝的定制。

  海陵王又命渤海人張浩在燕京營建都城。貞元元年(1153),自上京會寧府遷都燕京,定為中都。金太祖、太宗的陵寢也自上京遷至中都附近的大房山。海陵王的統治鞏固後,隨即策劃進兵江南,消滅南宋。正隆六年六月,海陵王至南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作為京都。九月,海陵王親自領兵南下,樞密使完顏昂、尚書左丞紇石烈良弼分任左、右領軍大都督。工部尚書蘇保衡統領水軍由海道向南宋都城臨安進發。劉萼為漢南道行營兵馬都統制自蔡州(今河南汝南)發兵。徒單合喜為西蜀道行營兵馬都統制,自陜西鳳翔發兵。十月,海陵王領兵渡淮,攻入宋淮南路。

  當海陵王領兵南下時,山東、河北、河東等路的各族人民已經相繼舉行起義。西北路契丹等族農牧民以撒八、移剌窩斡為首起兵反抗,規模頗大(見移剌窩斡起義)。東京留守完顏雍出兵鎮壓。十月,隨從海陵王南下的女真猛安完顏福壽,率領遼東征調的兵士萬餘人,返回遼陽,舉行政變,擁立完顏雍為帝(金世宗)。金世宗下詔廢黜海陵王。十月,蘇保衡水軍在膠西縣附近海面(今山東青島附近)被宋海軍殲滅。十一月,海陵王親率軍渡江受挫,在揚州被部下耶律元宜殺死。

  世宗之治 金海陵王死後,樞密使完顏昂入朝金世宗完顏雍,被任為都元帥。尚書令張浩自南京開封府上表賀世宗即位,仍被任為尚書令。蘇保衡、耶律元宜也都受命去鎮壓人民起義。金世宗繼續任用海陵王的文武官員,在混亂中順利穩定瞭政局。這時,契丹農牧民起義仍在迅猛發展。起義領袖移剌窩斡殺撒八,在大定元年(1161),自稱皇帝,建年號天正,轉戰臨潢府一帶,攻破泰州。次年,轉攻濟州(今吉林農安),進軍山西。金世宗任命仆散忠義領重兵鎮壓,移剌窩斡軍敗,北走沙陀。九月,被部下擒送中都處死。金軍擊敗宋軍,重新奪取陜西地區,又於大定三年,在宿州符離縣(今安徽宿州)擊敗南宋北上進攻的軍兵。次年,與南宋訂立和議。雙方各守舊疆,宋對金不再稱臣,改稱侄皇帝。和議後,兩國維持四十年休戰狀態,金朝穩定瞭南方邊陲。

  金世宗仍定都中都,繼續實行海陵王制定的各項制度。隻是尚書省又恢復被海陵王罷廢的平章政事官。宋金再次和議後,金世宗又將元帥府改為樞密院,作為和平時期管理軍政的最高機構。金世宗在任用海陵王朝女真官員的同時,也繼承海陵王的政策,大批任用非皇室的女真人和漢人、契丹人、渤海人參與執政。女真貴族間長期以來的紛爭至世宗時逐漸結束。史稱金世宗為“小堯舜”,因為在他統治三十年間對外不再發動戰爭,統治集團內部也漸趨穩定。

  金太宗以來,女真民戶即不斷南遷到漢地。海陵王遷都中都後,上京一帶的女真人大批南下,分佈於燕山以南、淮河以北的廣大地區。女真猛安謀克戶散處在漢人村落之間,多把田地出租漢人佃戶耕種,成為封建地主,並逐漸接受漢族文化,通用漢族語言。女真貴族也多已習用漢語、漢文,通曉女真語者日益稀少。金世宗即位前,即學習漢文化,即位後一面繼續倡導學習漢族經史和詩文,一面又力求保持女真風習和本族的文化,大力推行民族壓迫。大定二十四年五月,金世宗率領皇室子弟和文武從官去上京,召集女真族故老演習女真歌舞,並親自以女真語歌唱祖先創業的艱難。次年,皇孫完顏麻達葛封原王,用女真語謝恩。世宗大喜。二十六年,賜名璟,拜尚書右丞相,立為皇太孫。二十八年,世宗病死,完顏璟即帝位。

  金朝的衰落 金章宗完顏璟以能女真語得到世宗的贊賞,但他即位後卻積極地學習和倡導漢文化。章宗本人擅長漢字書法,又大量收藏歷代繪畫、圖書,是金朝歷代皇帝中漢文化素養最高的一人。在章宗倡導下,女真貴族研習漢文化成為風氣。章宗正式下令鼓勵女真屯田戶與漢族通婚,加速瞭民族間的融合。猛安謀克戶出租田地,坐事享樂,尚武之風逐漸消失,作戰能力日益削弱。

  在章宗統治的二十年間,北方和南方又都爆發瞭戰爭。北邊的韃靼和蒙古合底斤、山隻昆等部一再起兵反抗金朝的控制。金右丞相完顏襄連年出兵,攻打北邊各族,在北邊修築長達千餘裡的壕塹,以防遊牧騎兵南下。臨潢府路的契丹人和被統治的各族分子(諸乣)也相繼起兵,威脅著金朝在邊疆的統治。

  泰和六年(1206)四月,南宋寧宗、韓侂胄發動瞭對金朝的進攻。五月,宋寧宗下詔北征,各路宋軍相繼失敗,金軍乘勝分路南下,攻占宋京西、淮南部分地區。南宋兵敗求和。金右副元帥仆散揆、都元帥完顏宗浩等相繼死於軍中。泰和八年,宋金雙方重新訂立和約。金朝在這次作戰中也損失慘重,金章宗也於當年病死。金世宗第七子完顏允濟(衛紹王)即位。

  在戰亂頻仍的年代,自大定二十九年(1189)至明昌五年(1194),黃河三次決口,泛濫成災,黃河兩岸農村遭到嚴重破壞,大批農民死於水患或被迫逃亡。金朝賦稅收入急劇減少,對外作戰的軍費卻與日俱增。財政入不敷出,大量發行交鈔(紙幣),又造成社會經濟秩序的紊亂。當金朝矛盾重重的年代,北邊的蒙古族興起,開始瞭滅金的過程。

  蒙古侵金 1206年,蒙古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占據漠北。大安二年(1211)二月,開始南侵金朝。金衛紹王命平章政事獨吉思忠領兵抵禦,在烏沙堡戰敗退兵。七月,蒙古軍攻占烏月營,進而攻入撫州(今內蒙古興和境)。八月,衛紹王罷獨吉思忠,命參知政事完顏承裕領大兵據野狐嶺,又大敗於蒙古軍,退守宣德州宣平縣(今河北舊懷安東北),成吉思汗領兵追擊,在澮河堡(今河北懷安東)大敗金軍。完顏承裕逃往歸德。蒙古的另一路大兵,由西路占領金凈州(今內蒙古四子王旗西北),進攻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金守將紇石烈執中棄城逃跑。十月,蒙古由者別率領的先鋒軍直抵中都,久攻不下。十二月,撤軍。

  崇慶元年(1212)秋,成吉思汗再次大舉南侵,掠昌州(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太仆寺旗白城子)、桓州(今內蒙古正藍旗西北)、撫州,再攻金西京。金西京留守抹燃盡忠堅守。蒙古軍退回。又攻金東京遼陽府,擄掠而去,貞祐元年(1213)秋,成吉思汗自陰山進軍,經宣德州至懷來(今河北懷來東),大敗金完顏綱軍。乘勝進攻居庸關,威脅中都。蒙古軍兵分三路攻掠黃河以北的山東、河東、河北路州縣,直抵登州(今山東蓬萊)、萊州(今山東掖縣)海濱。二年春,擄掠大批財物後又返回居庸關一帶,圍攻中都。

  宣宗南遷 金軍敗退,朝中混亂。駐守中都城北的右副元帥紇石烈執中在貞祐元年八月殺衛紹王允濟,迎立金世宗孫完顏珣即帝位(宣宗)。九月金宣宗遣使向蒙古軍求和。次年三月,中都被圍,金宣宗獻納人口財物,並將衛紹王女岐國公主獻給成吉思汗。成吉思汗許和,退軍。

  蒙古軍退後,金宣宗深恐蒙軍再來,朝廷不保,五月間率領皇室,載運宮中珍寶,逃離中都,遷都南京開封府。留尚書右丞相完顏承暉留守中都。宣宗南遷後,駐守中都以南的金乣軍起兵反金,遣使與蒙古聯絡。成吉思汗隨即派兵南下,貞祐三年五月攻占中都,完顏承暉自殺。

  在蒙古軍的進攻面前,金王朝日益暴露瞭它的腐朽和虛弱。山東、河北地區的人民,紛紛舉行武裝起義。各地起義軍身穿紅襖作標志,被稱為紅襖軍。少者數萬人,多者至數十萬。起義軍領袖有益都楊安兒、濰州(今山東濰坊)李全、密州(今山東諸城)方郭三、泰安州劉二祖、霍儀、兗州郝定等。金宣宗派遣官軍進行鎮壓,起義浪潮依然不可遏止。山東、河北地區的地主豪強,在蒙古軍不斷侵擾、金軍敗退的形勢下,也紛紛組織地主武裝據地自保。

  貞祐四年,蒙古三木合拔都軍經西夏進兵關陜,十一月抵南京。胥鼎領兵援南京,蒙古軍退去。這年,成吉思汗已返回蒙古草原。興定元年(1217),成吉思汗封木華黎為太師、國王,命專統大軍攻金朝。興定二年,木華黎軍攻下太原、平陽府(今山西臨汾),威脅南京。

  面對蒙古的威脅,金朝以尚書右丞相術虎高琪為首的官員,主張南下侵掠南宋,擴大疆土。興定元年四月,金兵開始南侵。胥鼎反對出兵,術虎高琪不理。金兵分路進攻,遭宋軍反擊,次年十二月,金宣宗命樞密副使仆散安貞輔太子完顏守緒大舉南侵。雙方戰事又綿延十餘年。

  金兵侵宋,原來起兵抗金的紅襖軍等人民起義軍紛紛投附南宋,與宋軍聯合抗金。興定二年,金兵進至采石(在今安徽馬鞍山市),威脅建康府(今江蘇南京)。抗金義軍分道出擊,金兵敗退。金兵侵宋連遭失敗。朝臣紛紛上奏,彈劾術虎高琪。十二月,術虎高琪被宣宗處死。

  興定四年,西夏與南宋相約聯合攻打金朝。八月,夏兵萬人攻破金會州(今甘肅靖遠南)。九月,攻金鞏州(今甘肅隴西),與宋軍會師。金行元帥府事赤盞合喜堅守鞏州。夏兵敗退。五年,金宣宗又命仆散安貞領兵南下侵宋,進至宋蘄州(今湖北蘄春)、黃州(今湖北黃岡)。俘虜南宋宗室和臣民七十餘人,獻俘南京,金宣宗斬仆散安貞。

  木華黎統率的蒙古軍,在數年之內,攻取金遼東、遼西、山東、河北、河東、陜西大片土地。元光元年(1222),木華黎率領的蒙古大軍攻打鳳翔府,不下。二年春,木華黎退軍,在聞喜(今屬山西)病死。金元帥右都監侯小叔於當年正月收復河中府(今山西永濟西),蒙古大軍再破河中府,侯小叔戰死。十二月,金宣宗病死。

  金朝的滅亡 金宣宗死後,太子完顏守緒即帝位(哀宗)。金哀宗停止南線的侵宋戰爭,集中兵力抵抗蒙古。正大三年(1226)至四年秋,金兵進軍河東,連續收復絳州(今山西新絳)、平陽、太原府。正大四年,成吉思汗軍又占領德順州(今甘肅靜寧),破臨洮府等地。六月,滅西夏。金哀宗遣使向蒙古求和,被拒絕。七月,蒙古軍進攻鳳翔府和京兆府(今陜西西安),關中大震。成吉思汗病死,延緩瞭金朝的滅亡日程。正大五年,陜西蒙古軍經涇州(今甘肅涇州北)進入大昌原(今甘肅寧縣東南)。金平章完顏合達命忠孝軍提控完顏陳和尚擊敗蒙古軍,取得重大勝利。

  正大六年,蒙古窩闊臺即汗位,繼續出兵侵金。攻慶陽府(今甘肅慶陽),不下。次年,攻破代州(今山西代縣)、石州(今山西離石),在衛州(今河南汲縣)被完顏陳和尚軍擊退。正大八年二月,蒙古軍攻破鳳翔府。九月,蒙古軍分三路,窩闊臺親率中軍攻河中府,轉攻河南府(今河南洛陽)。斡陳那顏率左軍進攻濟南府。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率右軍自鳳翔府過寶雞,沿漢水而下,穿行宋境趨均州(今湖北均縣西北),企圖轉攻南京,一舉滅金。窩闊臺攻下河中府,拖雷進軍鄧州(今河南鄧縣)。哀宗詔樞密副使完顏合達與副使移剌蒲阿自潼關東移兵鄧州。拖雷部蒙古兵不滿四萬人,與一部分由窩闊臺派來的軍兵會合,進至禹山(今河南鄧縣西南)。天興元年(1232)正月,完顏合達與移剌蒲阿率騎兵兩萬、步兵十三萬自鄧州進軍鈞州(今河南禹縣),至三峰山(今河南禹縣南),遭到蒙古大軍襲擊,金軍全部潰敗,完顏合達敗死,移剌蒲阿、完顏陳和尚等被俘處死。鈞州三峰山之戰,金軍主力全部潰滅,決定瞭金朝的滅亡。

金朝帝系表

  蒙古軍乘勝進圍南京開封府。城內空虛,軍民制造名為“震天雷”的火炮反擊,激戰十六晝夜。金哀宗求和,蒙古軍暫退。南京糧食斷絕,援兵不至。十二月,哀宗率群臣自南京逃往汝州(今河南臨汝),中途改道逃往歸德府(今河南商丘)。天興二年正月,南京守將崔立降蒙。六月,哀宗又自歸德府逃往蔡州(今河南汝南)。蒙古聯宋,夾攻金朝。十一月,宋孟珙率兵兩萬至蔡州。十二月,蒙古軍攻破蔡州外城。蔡州被蒙古軍及宋軍圍困三月。天興三年正月,哀宗將帝位傳給東面元帥完顏承麟,自縊而死。蒙古軍入城,殺金末帝完顏承麟,金亡。

金 朝 的 制 度

  金朝在女真族氏族部落制的基礎上建立國傢。初期仍保留女真族的若幹舊制,兼采遼朝制度。金太宗時,占領遼、宋地,仍實行遼、宋舊制,與女真地區存在差異。金熙宗時,對各項統治制度作瞭改革。金海陵王遷都中都,統一制度,又作瞭進一步的改革。金世宗時,各項制度大體確立。此後,隻有局部的修改。伴隨著統治地區的擴大和女真族自奴隸制向封建制的過渡,金朝越來越多地采用漢族的統治制度,女真舊制逐漸削弱或消失。

  勃極烈輔政制 勃極烈原意為“官長”,即部落酋長。女真部落聯盟中原設有“國相”輔政,女真語稱“國論勃極烈”。金初曾在皇帝周圍設勃極烈四人,輔佐國政。四勃極烈職責不同,分稱為諳版(女真語:大)勃極烈、國論(女真語:國傢)勃極烈、阿買(女真語:第一)勃極烈、昃(女真語:第二)勃極烈。輔政的勃極烈成為朝廷最高官職,任此職者均為皇室貴族。其人數或多或少,並無定額。以後又有移賚(女真語:第三)勃極烈和管理對外事務的乙室(迎迓)勃極烈等。金太宗時,叔謾都訶參議國政,稱阿舍勃極烈。金熙宗即位,設太師、太傅、太保稱三師,分領三省事,勃極烈輔政制遂廢。

  猛安謀克制 猛安,女真語原義為部落軍事酋長;謀克,女真語原義為氏族長,金朝建國後,連年對外作戰,猛安謀克逐漸成為軍事編制單位,仍統領女真兵士傢口民戶。金朝初期收降的外族人口也被編入猛安、謀克。金熙宗以後,女真猛安、謀克戶大批南遷,分散到漢人地區,受田定居。各猛安、謀克所轄戶數初制三百戶為一謀克,十謀克為一猛安。以後減少到二十五人為一謀克,四謀克為一猛安。一謀克作戰的士兵不過十餘人。居漢地既久,多出租田地,坐食地租,作戰能力逐漸衰弱。金朝有時也把猛安、謀克作為榮譽稱號封授。

  封國制 金熙宗對勛臣加封國王稱號,如尚書令完顏宗磐封宋國王,都元帥完顏宗翰封晉國王。海陵王削封前朝皇室貴族爵號,國王多降封為郡王。此後,皇室親王封國者,隻依國號稱某王,不稱國王。以下有郡王、國公為正從一品、郡公為二品、郡侯為三品。親王萬戶,實封一千戶。郡王五千戶,實封五百戶。國公三千戶,實封三百戶。郡公二千戶,實封二百戶。王、公無封地,隻是依爵食祿。國號又有大、次、小之分。多依古邑名為號。金章宗時定制,漢、遼、唐、宋等前朝國名,不得作為臣下封國的國號。金朝封親王(國王)者多為皇室宗親。郡王、國公以下可以加封於外姓或外族官員。金宣宗南遷,招納各地漢人地主武裝抗蒙,其中九人封給郡公稱號,史稱“九公封建”。

  官制 金太宗時置尚書省及中書省、門下省為朝廷政務中樞,金海陵王廢中書、門下,隻設尚書省綜理政務。中樞官制經金世宗改訂,成為金朝的定制。

  尚書省最高長官為尚書令。下設左、右丞相各一員、平章政事二員為宰相。左、右丞各一員、參知政事二員為宰相副貳。尚書省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掌政務。六部長官為尚書、侍郎。

“河東南路兵馬都總管印”銅印 大定十二年(1172)少府監造

  禦史臺司監察,設禦史大夫、禦史中丞、侍禦史等職。翰林學士院掌制誥詞命文字,設翰林學士承旨、翰林學士、翰林侍讀學士、翰林侍講學士等職。設大宗正府(後改大睦親府)掌理宗室事務。

  地方官制,依遼、宋舊制,設路、府、州、縣四級,但又沿襲女真舊制,各級地方長官兼領軍事。金世宗定都中都前後,設五京(上京會寧府,東京遼陽府,北京大定府,西京大同府,南京開封府),又設十四總管府,十九路。五京各設留守一員,兼本府府尹及本路兵馬都總管事。上京、東京等路原設提刑司,後改設按察司及安撫司,長官稱“使”,掌鎮撫人民。諸路轉運司,設使、副,掌規措錢谷。總管府設兵馬都總管統領本府軍民事,兼任府尹。下設同知都總管、副都總管。一般的府,長官稱府尹,掌民政而不領兵,下設同知、少尹、府判等官員。州又分節鎮州、防禦州、刺史州三類。節鎮州為軍事要地,長官為節度使,統領兵馬兼管本州政務。下設同知節度使、副使。防禦州長官為防禦使掌防禦盜賊,兼管本州政務。下設同知防禦使等官。刺史州長官稱刺史,專治州事,不領兵。縣分為赤縣、次赤縣、諸縣三類。赤縣為大興府所屬大興、宛平縣。次赤縣又稱劇縣,即民戶在二萬五千戶以上的大縣。二萬戶以上為次劇縣,在諸京倚郭縣為京縣,萬戶以上為上赤縣、次赤縣和諸縣,長官都稱縣令。下設縣丞一員、主簿一員、縣尉四員。縣不設軍,專管民政。萬戶以下三千戶以上的縣為中縣,不設縣丞。三千戶以下為下縣,不設縣尉。

  軍事制度 女真族在氏族部落制時期,原無獨立的軍事編制,部落氏族成員對外作戰,即由猛安、謀克統領。謀克的副職蒲裡衍也隨同領兵。兵士從軍作戰帶領隨從一名,稱為阿裡喜。作戰獲勝,兵士即可獲得財物和奴隸。初期收降外族兵士,也被編入猛安、謀克統率。金太祖對遼朝的契丹、奚、渤海等族降軍,依遼制設都統司管領。攻掠燕雲地區收降的漢軍,仍依原來建置。金太宗任遼降將劉彥宗為樞密院事兼領漢軍都統。對北宋降將,也仍官舊職。天會三年(1125),金太宗大舉侵宋,始設元帥府,由都元帥、左、右副元帥等指揮作戰。金海陵王時,因軍帥勢力強大,改設樞密院主管軍事,其長官有樞密使、樞密副使等,受尚書省節制。此後平時設樞密院,戰時改元帥府。金朝後期則兩套機構並置。作戰時對領兵將領加給稱號,戰後即撤銷。常駐各地的鎮防軍,分駐各州,向各地猛安謀克戶簽發兵士。猛安謀克戶多由奴婢替代從軍。金世宗時曾下令禁止。

  金朝建國初期,皇帝有合札謀克,即親軍護衛。金海陵王時以太祖及宗王的親軍編為合札猛安。依宋制稱侍衛親軍。選年輕步兵及騎兵一千六百人備宿衛。金世宗時置親軍四千人。金章宗時增至六千。北邊地區置東北路、西北路、西南路三招討司,設招討使、副招討使統領,鎮撫邊地諸族。各族降人編為乣軍守衛邊堡。河南、山西、陜西、山東諸路設統軍司,統領軍馬,鎮守邊陲。

  法律 女真族在部落聯盟時期,開始有原始的“條教”,主要是保護私有財產和確立秩序。殺人及盜劫者擊腦處死,沒收傢產,並以傢屬為奴隸。犯重罪者可用牲畜財物贖罪,但要削去耳、鼻,以示不同於平民。金太祖建國前後,沒有頒佈正式的法律,隻是宣佈:①貧民負債需賣妻子為奴者,三年內不催督債務。②由平民淪為奴隸者,可以兩奴隸贖一人為平民。這些規定旨在減少平民和奴隸的反抗,以鞏固金國奴隸制的統治。金太宗占領遼、宋地區,沿用舊制。金熙宗皇統間制定法令,稱為《皇統制》,是金朝的第一部法典。皇統制是“以本朝舊制,兼采隋唐之制,參遼宋法類以成書”,今已不存。海陵王頒佈《續降制書》,作為皇統制的補充,增加瞭限制女真貴族奴隸主特權的內容。金世宗大定五年(1165),命有司刪定條理,與前制書兼用。二十年前後,修成《大定重修制條》,將前朝的條制加以整理補充,共得例、律、條格一千一百九十條,編為十二卷。金章宗明昌五年(1194),制定《明昌律義》。泰和元年(1201),正式制定法律總集並加疏解,稱為《泰和律義》,凡五百六十三條,編為三十卷,依《唐律疏議》體例,分為十二篇。這次制定法典,將律、令、敕、格式分別編纂,另編律令二十卷,新定敕條三卷、六部格式三十卷。金朝法律基本上沿襲遼宋舊法,同時,也保有金朝的特點。遼代刑名有杖、徒、流、死四刑。金朝因南有南宋,北有蒙古,不宜流放邊地。因而隻有杖、徒、死三刑。徒刑也可以杖刑代替。女真舊制擊腦處死、沒為奴隸等已不再存在。金朝女真族自熙宗至世宗時逐步封建化,但仍保有奴隸制的殘餘。金律一方面對女真奴隸主貴族的特權有所限制,另一方面也對驅奴與良民的不同地位作瞭法律上的規定。

  科舉 金太宗天會元年(1123),始行科舉,以招納遼朝故地的漢人文士,分詞賦、經義兩科,考中者稱詞賦進士、經義進士。五年,在河北、河東宋朝故地行科舉,因遼宋所傳經學內容不同,分別舉行考試,稱“南北選”。金海陵王時統一各項制度,南北選也合並為一,取消經義科,隻試詞賦。另有律科,考試律令,以選拔執政的官吏。武舉考試騎射和兵書。金世宗倡導保存女真文化,創設女真進士科,以女真字考試策論,又稱策論進士。應試者為女真人子弟。金世宗以後,科舉成為入仕的主要途徑。女真、漢人顯要官員多為科舉出身。

社會經濟

  女真族在金朝建國前後,實行奴隸制的土地分配制度,役使奴隸耕作。被占領的遼、宋故地,仍然實行原有的封建制經濟關系。女真人大批南下後,雖然仍保留供傢內服役的奴隸制的殘餘,但社會經濟制度逐漸地封建化。金世宗以後,金朝的封建經濟在統治秩序確立後逐漸得到發展,封建地主與農民的矛盾也隨之日益加深。

  土地占有與租稅 女真原實行受田制,田地為國傢所有。奴隸主依據人口和占有奴隸、牲畜的多少,領受田地。凡占有民二十五口,牛三頭(稱為一具),受田四頃零四畝。所謂民口,包括具有平民身分的傢口和占有的奴隸。金初,對外作戰,大小奴隸主大量俘虜奴隸和牲口,土地占有急速擴大。後規定占田不得超過四十具,即一百六十餘頃。金太宗時,始下詔征收租稅。耕牛一具,納粟五鬥,稱為牛頭稅。金初,女真人南下作戰,俘虜大批漢人、契丹人遷往金朝內地(即上京路、東京路等女真族居地)為奴,從事耕作。隨著奴隸占有的增長,奴隸主需求的田地也不斷增加。金熙宗將大批女真猛安、謀克戶遷至燕山以南、淮河以北。金海陵王時,又將上京地區的女真宗室遷到中都和山東、河北地區。這些南遷的女真猛安、謀克戶即在當地侵占漢人田地,作為受田。據大定二十三年(1183)統計,共有猛安、謀克戶六十一萬五千六百二十四,人口六百一十五萬八千六百三十六。其中奴婢口有一百三十四萬五千九百六十七。散居在漢地的猛安、謀克戶逐漸把占有的田地租給漢人耕作收取地租,並將奴隸出賣。戰爭停止後,有些猛安、謀克戶不再返回原來領受的田地,也把這些田地出租給漢人。富有的貴族強占女真平民和漢人的田地。女真貧困戶將田地出賣,日益貧困。

  金朝的漢人地區、沿襲遼、宋舊制,征收夏秋二稅,稱為正稅。夏稅每畝征糧三合,秋稅每畝征糧五升、秸十五斤。此外,還有多種雜稅,包括物力錢、鋪馬錢、軍需錢、免役錢等多種名目。金世宗以來,官府多次清查土地、財產,以防止逃避賦稅,稱為“通檢推排”。

  金朝全境人口,金世宗初年,有三百多萬戶,大定二十七年(1187),增至六百七十八萬多戶,四千四百七十多萬口,泰和七年(1207)為七百六十八萬餘戶,四千五百八十一萬多口。

  農業 女真族舊地原來即是農業生產地區,女真人大批南遷後,仍留居當地的女真及其他各族人和北遷的漢人繼續從事農業生產。遼朝故地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一帶,移居的奚族人民在此務農。燕雲地區和北宋故地,農業生產原很發達,金朝的中都、河北、南京和東京等路是農業生產最為發展的地區,金章宗時,全國常平倉積粟三千七百八十六萬餘石,米八百一十餘萬石,可想見農業生產量已達到相當的水平。

  手工業 金朝手工業中,礦冶是較為發達的部門,女真族建國前即重視煉鐵。金朝上京地區冶鐵業仍繼續發展。雲內州(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西北)、真定府(今河北正定)、汝州魯山、寶豐、鄧州南陽等都是著名的產鐵地。金世宗規定金銀礦許民間自采,官府抽分收稅,後又取消礦稅,以鼓勵開采。但民間鑄造銅器被嚴格禁止,隻由官營作坊鑄造。金代煤(石炭)的開采與使用,更為普遍,用作冶煉的燃料,並用以取暖。手工業中另一發達的部門是印刷業。在遼、宋基礎上有新的發展。中都(今北京)和平陽府(今山西臨汾)是著名的刻印書籍的中心。趙城雕印大藏經是一項巨大的工程。遼、宋發達的制瓷業和紡織業在金朝也繼續得到發展。金朝初年的火藥制造技術來源於遼,在滅北宋時,已使用火器。金朝後期因抗禦蒙古騎兵的需要,制造瞭號為“震天雷”的火器,在鐵罐中裝入火藥,臨陣爆炸。又有“飛火槍”,以紙筒制槍,噴射火焰,是金朝火器制造業的兩項發明。

雙魚銅鏡 黑龍江阿城縣出土

瓜棱白瓷碗 北京通州出土

  商業 金朝的商業城市以京都中都和北宋舊都汴京為中心。東京遼陽、河北相州(今河南安陽)和河東上谷也是繁華的商埠。金世宗時,制定商稅法,買賣金銀征稅百分之一,其他貨物征百分之三。以後稅率又有提高,商業稅收是朝廷重要的財政收入。金朝在和南宋、西夏的邊界上設置榷場,以通貿易。榷場設有場官管理,獲得巨額的稅收。金朝自南宋輸入的商品有茶葉、銅錢等,西夏輸入的商品主要是馬匹。

“大金頒行寶鈔”

  貨幣 金初隻用遼、宋舊錢。金海陵王時,正式印造稱為“交鈔”的紙幣。大鈔分為一貫至十貫五種。小鈔分為一百文至七百文五種。交鈔限用十年,倒換新鈔。海陵王時,又鑄銅錢“正隆元寶”與交鈔並行。金世宗時,鑄“大定通寶”銅錢,年鑄十四萬餘貫。交鈔印量不大,但取消瞭七年為限的規定,民間可長期使用。金章宗時,因財政虧空,開始大量印造交鈔。交鈔因而急劇貶值,以至民間多拒絕使用交易和倒換銅錢。承安二年(1197),又發行銀幣“承安寶貨”,一兩至十兩五種,一兩折合銅錢二貫,後因民間多有偽造,銀幣行使三年後即停止使用。金朝後期,財政窘急,遂大量濫發紙鈔和綾幣,以致市肆晝閉,商旅不行,物價踴貴,民間不得不以白銀作為交換手段。

“大定通寶”銅錢

金代的文化

  金朝建國後,較快地占領瞭遼和北宋地區,女真族南下後也較快地接受瞭漢文化,甚至通用漢族的語言。金代文化雖然保留和吸收瞭女真族的某些文化傳統,但基本上是繼承遼、宋的漢族文化。金熙宗以前,長期處於戰亂,金代各個文化領域的成就多出現於金世宗以後的時期。

趙霖《六駿圖》(部分)

  儒學與史學 女真族原來隻有原始的薩滿教。滅遼後,遼代興盛的佛教在各地繼續發展。滅宋後,北宋的儒學逐漸在金代文化思想中占統治地位。金初行科舉,即以“經義”取士。金熙宗在上京建孔廟。世宗、章宗力崇儒學。以女真字翻譯儒傢經書,學校以《論語》和《孝經》為必讀課本。霸州(今河北霸縣)杜時升在嵩、洛山中講授北宋程顥、程頤的理學,易州(今河北易縣)麻九疇傳授邵雍之學,研治《易經》和《春秋》,麻九疇的弟子在金末元初多為名儒。真定王若虛講授理學,對二程和朱熹之學,多有褒貶,有《滹南遺老集》傳世。磁州(今河北磁縣)人趙秉文,號為金末的文宗,也研治理學,標榜繼承程朱。

  金代史學,不甚發達。金熙宗時,契丹人蕭永祺繼承其師耶律固編修《遼史》七十五卷,大抵是依據遼耶律儼《實錄》改編。金章宗即位命移剌履與移剌益、趙渢、黨懷英等名士重修遼史,後改命陳大任專修,也未最後完成。元人修《遼史》曾參據陳大任書。金朝滅亡前,西京人劉祁撰修《歸潛志》,以傳記體記述海陵王以來的金朝史事,為元人修《金史》提供瞭依據。

  文學與藝術 金朝以詞賦取士,詩詞成為文人普遍采用的文學體裁。金人詩詞,繼承北宋,模仿蘇(軾)黃(庭堅)。金世宗、金章宗時著名的詩人有黨懷英、趙渢、王庭筠等人,詩多崇尚尖新。以後更流於雕琢浮華。金末戰亂,河東太原人元好問作詩紀事,力矯靡麗的詩風,所作詩詞被稱為“喪亂詩”。河東詩人以元好問為宗,形成河汾詩派。海陵王、章宗等帝王都學作漢詩。女真貴族能詩者有完顏允成、完顏勖、耨盌溫敦兀帶等人。金章宗是書畫愛好者,收集歷代書畫名品,藏於朝廷,專設畫院,由書畫傢王庭筠主持。章宗本人也善長書法。金代著名畫傢還有任詢、李早、楊邦基等人。女真人多能樂舞,女真樂器有鼓、笛兩種。世宗以後,宋朝的樂舞在金朝流行。女真樂舞與宋樂舞得以相互吸收。北宋流行的“說話”和“諸宮調”等說唱藝術,金代更為盛行。章宗時出現董解元所作《西廂記諸宮調》,據唐人《鶯鶯傳》故事改編,以十四種宮調,一百九十三套組曲組成,用琵琶伴奏說唱。《諸宮調》達到成熟的境界,被譽為“北曲之祖”。金代又創造瞭稱為“院本”的戲劇,科白動作為主,加入唱曲。院本作為一種戲劇體裁,至元代仍繼續演出。諸宮調與院本孕育瞭北曲雜劇的產生,是金代文化的一大貢獻。元雜劇在金末已漸形成。著名的雜劇作傢關漢卿、白樸、杜仁傑、康進之等多是金元之際的文士。(見彩圖)

趙秉文《跋趙霖昭陵六駿圖》

  科學與技術 金代科學技術有相當的成就,金世宗時,趙知微重修楊級編制的大明歷,用幾何方法預測日食、月食,是天文計算上的進步。蔣周著《益古》一書,記錄瞭當時流行的數學公式天元術,以元為未知數,立式求解。金末另有一部數學著作《洞淵測圓》,記述演算勾股容圓的方法。著名的數學傢李冶依據此書和天元術,寫成著名的數學著作《測圓海鏡》。

  金代醫學的成就也很顯著。金初,名醫成無己註釋《內經》和《傷寒論》,開金代醫學研究的先聲。世宗時,劉守真(字完素)和張元素是兩大名醫,各成一傢。劉守真的學生張守正(字子和),用攻法去邪,自成一派號攻下派。張元素的學生李杲用溫補脾胃法治病,被稱為溫補派。李杲著有《脾胃論》和《內外傷寒辨惑論》,對傷寒病的識辨,有獨到的成就。金代醫學學派的建立,對元代和後世醫學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參考書目

 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6冊,人民出版社,北京,1979。

 《遼金史論文集》,遼寧人民出版社,沈陽,1985。

 三上次男:《金史研究》一、二,日本中央公論美術,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