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晚期的一部重要農學著作。《漢書·藝文志》著錄作“《氾勝之》十八篇”,《氾勝之書》是後世的通稱。作者氾勝之,漢成帝時人,曾為議郎,在今陝西關中平原地區教民耕種,獲得豐收。該書是他對西漢黃河流域的農業生產經驗和操作技術的總結,主要內容包括耕作的基本原則、播種日期的選擇、種子處理、個別作物的栽培、收穫、留種和貯藏技術、區種法等。就現存文字來看,以對個別作物的栽培技術的記載較為詳細。這些作物有禾、黍、麥、稻、稗、大豆、小豆、枲、麻、瓜、瓠、芋、桑等十三種。區種種法(即區田法)在該書中占有重要地位。此外,書中提到的溲種法、耕田法、種麥法、種瓜法、種瓠法、穗選法、調節稻田水溫法、桑苗截幹法等,都不同程度地體現瞭科學的精神。

《氾勝之書》清洪頤煊輯本

  氾書早佚,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多所征引。清人輯佚本以洪頤煊所輯為優。今人石聲漢撰有《氾勝之書今釋》、萬國鼎撰有《氾勝之書輯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