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金戶籍名稱之一。遼代頭下軍州所屬的人戶,具有既依附於領主,又從屬於國傢的兩重性質。頭下人戶在繳納賦稅時,既“輸租於官,且納課給其主”,故稱為二稅戶。凡官位九品之下及井邑商賈之傢,徵稅各歸頭下,唯酒稅課納上京鹽鐵司。遼代的皇帝、貴族迷信佛教,經常把民戶或所屬人戶作為施捨,大量賜送給寺院。這些民戶所應納的賦稅,一半輸寺,一半輸官。因此,他們也同稱為二稅戶或寺院二稅戶,兩種二稅戶的負擔各不相同。遼亡,頭下軍州制已不存在,頭下的二稅戶也隨之消失;惟寺院二稅戶的的名目仍為金所繼承。在遼金之際的混亂局勢中,寺院多隱匿實情,把這些人戶抑為低賤的奴婢戶役使,以致訴訟屢起,金世宗大定二年(1162),政府規定將這種二稅戶之能提出證件者放免為民。二十九年,金章宗完顏璟即位,又遣使分括北路及中都路二稅戶,“凡無憑驗,其主自言之者;及因通檢而知之者,其稅半輸官,半輸主。而有憑驗者悉放為民”。據記載,這次北京等路所免二稅戶凡一千七百餘戶,一萬三千九百餘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