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敖包,蒙語音譯,意為堆。中國古代北方遊牧民族用以識別道路、區分牧地、祭祀山神及路神的封堆。封堆用石塊等物壘成。清代鄂博多見於蒙古、青海、西藏等地。在這些地區的盟、旗、蘇木(旗下的一級組織)和寺廟等都有鄂博,有些富戶還有自設的傢鄂博。雍正五年(1727)簽訂的中俄《佈連斯奇條約》規定:如附近蒙古卡倫鄂博處遇有山、山頂或河,亦以此為界。凡無山、河荒野之地,兩國應適中平分,設立鄂博,以清疆界。這種在邊界上設立的鄂博,是具有界碑性質的邊界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