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20日至6月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第三野戰軍和第四野戰軍一部,在長江中、下遊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大規模的強渡長江的進攻戰役。經過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國民黨精銳部隊喪失殆盡。蔣介石一面玩弄和平陰謀;一面部署重兵防守長江,以湯恩伯集團二十五個軍約四十五萬人,擔任湖口至上海間江防,以白崇禧集團十五個軍約二十五萬人,擔任宜昌至湖口間江防,企圖憑天險阻止解放軍南進。

  中共中央在與國民黨舉行和平談判的同時時,決定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組成黨的總前委,鄧小平為書記統一指揮參戰部隊,準備在和談破裂時,沿漢口、蕪湖、南京、江陰一線發起渡江作戰。1949年4月20日,國民黨拒絕在“國內和平協定”上簽字。當日午夜,遵照中共中央軍委命令,解放軍中突擊集團首先在裕溪口發起渡江作戰。21日,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發佈瞭《向全國進軍的命令》,百萬大軍實施有重點的多路突擊,一舉越過湖口至江陰間的千裡長江防線,登上灘頭陣地,打退國民黨軍的多次反擊,並先後爭取瞭江陰要塞和國民黨海軍第二艦隊起義,控制瞭江面,從而向縱深發展。23日占領瞭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見彩圖)

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橫渡長江

  從24日開始,各路大軍展開追擊圍殲作戰。三野組成的東、中兩個突擊集團日夜兼程,27日在吳興會師,將南京、蕪湖南逃的五個軍合圍於郎溪、廣德地區,29日全殲。5月3日杭州解放。二野組成的西突擊集團為切斷湯恩伯、白崇禧兩集團的聯系,堵其退路,在近四百裡寬的正面上多路向南追擊,前抵金華至上饒一線,主力集結浙贛線休整。

  四野一部和中原軍區部隊為牽制白崇禧集團,策應東線作戰,4月下旬向長江北岸挺進。5月14日在團風至田傢鎮間南渡長江,16日解放漢口,17日解放武昌、漢陽。5月15日,國民黨華中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第十九兵團司令張軫率兩萬餘人在賀勝橋、金口起義。同時,三野主力於5月12日發起上海戰役,23日向上海市區發起總攻,27日解放上海,殲敵十五萬餘人。6月2日,三野一部解放崇明島,渡江戰役結束。

  渡漢戰役歷時四十四天,共殲國民黨軍四十三萬餘人,解放瞭國民黨統治中心以及蘇南、皖南、浙江、閩北、鄂東、贛東北等廣大地區,為人民解放軍迅速向全國進軍,開辟瞭勝利的道路(見圖)。

解放戰爭三大戰役及渡江戰役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