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行記》作者。唐中葉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通典》作者杜佑的族子,生平不詳。天寶十載(751),安西節度使高仙芝與大食軍戰於怛邏斯(今蘇聯哈薩克江佈林城附近),唐軍大敗,被俘甚眾,杜環從軍在營,被俘往亞俱羅(今伊拉克巴格達南庫法),後於寶應元年(762)附商船回到廣州。著《經行記》,記述其在被俘時期的經歷及見聞。

  《經行記》原書久佚,惟杜佑於《通典》卷一百九十三《邊防典》摘引數段,《太平禦覽》、《太平寰宇記》、《通通志》、《文獻通考》均有轉引。這些殘存文字是記述8世紀中葉前後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及西亞、中亞各國情況極為珍貴的原始資料。所記有拔汗那國(今蘇聯烏茲別克費爾幹納)、康國(今蘇聯烏茲別克撒馬爾罕)、師子國(今斯裡蘭卡)、拂菻國、摩隣國(今地未詳)、波斯國(今伊朗)、碎葉(今蘇聯吉爾吉斯托克馬克西南)、石國(今蘇聯烏茲別克塔什幹附近)、大食、朱祿國(末祿國,今蘇聯土庫曼馬裡)、苫國(今敘利亞)等國,包括今中亞及西亞各地。文中記載瞭唐朝被俘流落在大食國都亞俱羅的工匠有金銀匠、畫匠、綾絹織工、造紙匠等,反映中國古代工藝技術的西傳。其對伊斯蘭教的記述至為簡要正確。有關大秦法、尋尋法的記載也是重要的宗教史資料。

  

參考書目

 張一純:《經行記箋註》,中華書局,北京,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