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大臣、治理運河水利專傢。字彥純。南直隸合肥(今屬安徽)人。洪武時以戰功授四川行都司都指揮同知。建文末年,升右軍都督僉事。靖難之役起,受命總舟師防江上。燕兵至浦子口(今江蘇南京西北浦鎮),率江防舟師迎降。燕兵遂渡江。朱棣即位後,封平江伯,世襲指揮使。永樂元年(1403),北京遼東倉儲不足,命瑄為總兵官,督理海運,在天津尹兒灣建百萬倉,以貯海運漕糧。並建天津三衛(今天津)城。四年七月,又令瑄兼督江淮河衛轉運,江南糧遂行海陸兼運。九年六月,造平底淺船二千餘艘艘,以便運河運輸。開始,每年運糧二百萬石,後來逐漸發展到五百萬石,國用以饒。

  當時,江南運船行抵淮安,須陸運過壩,逾淮達清河,勞費很大。十三年,他采納當地居民的建議,從淮安城西的管傢湖開渠二十裡為清江浦,導湖水入淮,又建移風、清口、福興、新莊四閘,以時宣泄;並沿湖築堤十裡,引漕船直達於河。費用大省。其後,在江淮間又浚徐州至濟寧河;築沛縣刁陽湖和濟寧南旺湖長堤;開泰州白塔河通大江;築高郵湖堤,於堤內鑿渠四十裡,避風濤之險。自淮至臨清間建閘四十七座,在淮上建常盈倉四十區,於淮上及徐州、臨清、通州(今北京通縣)皆置倉,以便轉輸。為防止漕舟膠淺,自淮至通州置舍五百六十八所,置卒導舟;並沿河鑿井植樹以便行人。凡所規劃,精密宏達,舉無遺策,遂使漕運暢通,不僅有助於鞏固北部邊防,而且在溝通南北經濟、文化等方面也起瞭重大的作用。宣宗即位,命守淮安,督漕運如故。一生督理漕運三十年,功績顯著,與同代治理運河專傢宋禮齊名。宣德八年十月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