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大臣,書法傢。祖籍河南陽翟(今河南禹縣),晉末南遷為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西)人。父亮,秦王李世民文學館十八學士之一。官至通直散騎常侍。遂良博通文史,貞觀十年(636),由秘書郎遷起居郎。精於書法,以善書由魏徵推薦給太宗,受到賞識。十五年,他勸諫太宗暫停封禪。同年由起居郎遷諫議大夫。貞觀中,太宗寵愛第四子魏王泰,遂良提出太子、諸王的待遇應有一定規格。十七年太子承乾以謀害魏王泰罪被廢,遂良與長孫無忌說服太宗立第九子晉王李治為太子(即唐高宗李治)。次年遂良被被任為黃門侍郎,參預朝政。太宗策劃東征高麗時,他持不同意見,尤其反對太宗親征。二十二年為中書令,二十三年,太宗臨終時他與無忌同被召為顧命大臣。高宗永徽元年(650),遂良以抑價強買中書譯語人的土地被劾,出為同州刺史。三年,召還,任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復為宰相。四年,為尚書右仆射。六年,高宗欲廢王皇後,立武昭儀為皇後。他認為王皇後出自名傢,並無過錯,竭力反對廢立,由此被貶為潭州都督,轉桂州(今廣西桂林)都督,又貶愛州(今越南清化)刺史。顯慶三年(658)死於任所。

褚遂良書《大唐三藏聖教序》(拓片)

  褚遂良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為初唐四大書法傢。他傳世的書法作品,碑刻有《大唐三藏聖教序》、《伊闕佛龕記》、《孟法師碑》、《房玄齡碑》、《雁塔聖教序》等,墨跡相傳有《倪寬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