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秦末農民大起義之後,項羽和劉邦(見漢高祖劉邦)之間為爭奪封建統治權力而進行的戰爭。自漢元年(前206)初至高帝五年(前202)十二月,歷時四年餘。

  在秦末農民大起義過程中,陳勝犧牲後,劉邦集團和項羽集團成為反秦武裝的兩支主力(見陳勝、吳廣起義)起義。秦二世三年(前207),劉邦、項羽相繼率兵入關,推翻秦王朝。按照原來楚懷王的約言“先入定關中者王之”,劉邦先入咸陽,理應王關中,但項羽自恃功高,企圖獨霸天下。正月,項羽陽尊尊懷王為義帝,徙於郴。二月,分天下王諸將,自立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分封十八路諸侯,即以劉邦為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章邯為雍王,都廢丘;司馬欣為塞王,都櫟陽;董翳為翟王,都高奴;魏豹為西魏王,都平陽;申陽為河南王,都洛陽;韓成為韓王,都陽翟;司馬卬為殷王,都朝歌;趙歇為代王,都代;張耳為常山王,都襄國;英佈為九江王,都六;吳芮為衡山王,都邾;共敖為臨江王,都江陵;韓廣為遼東王,都無終;臧荼為燕王,都薊;田市為膠東王,都即墨;田都為齊王,都臨淄;田安為濟北王,都博陽。另封陳餘三縣之地,梅蘉為十萬戶侯。

  項羽進入咸陽後大肆燒殺搶掠,加上封章邯等秦降將為王,使他失去瞭關中秦民的支持;不都關中而都彭城,也使他失去瞭戰略上的有利地勢;特別是關東屢經戰亂,經濟殘破,使他日後不可能建立一個鞏固的後方;至於分封諸侯王,更是項羽在政治上所犯的一個嚴重錯誤;他貶義帝於江南,遷劉邦於巴蜀,徙故王於惡地,王親信諸將於善地,挑動和加劇瞭各路諸侯之間的權力紛爭,並且迅速激化瞭他與劉邦之間的矛盾。

  劉邦被徙封漢王後,本想立即發兵攻楚,但蕭何等人從楚漢雙方的實力出發,主張以漢中為基地,養民招賢,安定巴蜀,然後收復三秦。劉邦采納瞭這一建議,於漢元年夏四月經棧道往南鄭,又聽從張良的計策,燒絕所過棧道,表示沒有東向爭奪天下之意,以此迷惑項羽。但是,三個月後,劉邦乘田榮起兵反楚的有利時機,決策東向,終於爆發瞭楚漢戰爭。

  項羽分封諸侯後即罷兵回歸彭城。不久,田榮起兵反楚,於漢元年五月迎擊田都,殺田市,自立為齊王,並且以彭越為將軍。彭越於七月擊殺濟北王田安。田榮並王三齊之地,命彭越擊楚,並以兵援助陳餘襲擊常山王張耳,迎故趙王於代復為趙王。齊、趙和彭越的起兵,對西楚構成直接威脅。為瞭制止事態的擴大,項羽先派蕭公角將兵迎擊彭越,結果大敗,不得不調遣主力擊齊,以穩定局勢。當時僻處巴蜀的劉邦乘項羽無暇西顧之際,聽從韓信等人的計議,於八月出故道,擊降章邯、司馬欣和董翳,迅速還定三秦,繼續東進。

  楚漢戰爭之始,項羽即在戰略上陷於兩線作戰的不利處境。他認定齊地的田榮為心腹之患,而張良也致書項羽說:“漢王失職,欲得關中,如約即止,不敢東。”又以齊、梁的反書移交項羽說:“齊欲與趙並滅楚。”以致項羽無意西向,專註東方,在戰略上作出瞭錯誤的判斷。後來,項羽雖然擊殺田榮,復立田假為齊王,但由於他在齊地燒夷城廓室屋,虜掠老弱婦女,激起齊民的反抗,使田榮弟田橫得以收散卒數萬人,據城陽;並於漢二年夏四月立榮子田廣為齊王,號令齊民抗擊楚軍。楚軍主力困於齊地,無法脫身。劉邦乘隙降魏王豹,虜殷王卬。是年冬十月,項羽密使九江王英佈等擊殺義帝。劉邦在進駐洛陽後,為義帝發喪,並遣使告諸侯,指責項羽放殺義帝,號召諸侯王擊“楚之殺義帝者”。之後,率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進據楚都彭城。

  項羽得知彭城失陷的消息後,立即部署諸將擊齊,親自率精兵三萬人回師彭城。由於劉邦為輕易取得的大捷所陶醉,進入彭城後,收其寶貨、美人,逐日置酒高會,因此,在楚軍突然襲擊下,漢軍五十六萬烏合之眾一敗塗地,士卒死傷過半,劉邦僅得與數十騎突圍。

  彭城之戰後,楚漢之間的形勢發生瞭重大變化。劉邦敗退滎陽,諸侯皆背漢向楚。由於蕭何及時調發關中老弱未成年者補充兵力和韓信的增援,漢軍才得以重整旗鼓。項羽雖將戰略重點移至西線,但他始終未能擺脫兩線作戰的困境,無法越過滎陽、成皋一線西進。從此,楚漢便進入瞭雙方相持的階段。但是,從劉邦方面說,這種相持是積極的。相持階段一開始,劉邦就組建瞭騎兵部隊,有效地阻擋瞭楚軍的進攻;與此同時,漢軍重新調整瞭戰略部署,一方面堅守滎陽、成皋一線,一方面積極在楚軍的後方和側翼開辟新戰場。這一部署打擊瞭項羽在戰略上的致命弱點,很快收到瞭成效。漢二年八月至次年十月,韓信接連平定魏、代、趙、燕,矛頭直指齊地,逐漸形成包圍西楚的態勢。當時項羽主力雖然在漢三年夏四月、六月再度攻克滎陽、成皋,但由於劉邦采取瞭“高壘深塹勿與戰”的戰術,不僅保存瞭漢軍的實力,而且牽制瞭楚軍的主力。使項羽更進一步陷入兩線作戰,首尾不能相顧的困境。特別是項羽不能用人,不但韓信、陳平等人棄楚投漢,連他的重要謀士范增也得不到信用,這更使他在政治上、軍事上連連失策,使劉邦得以調兵遣將完成對項羽的戰略包圍。漢三年五月,劉邦命彭越率兵渡過睢水,襲殺楚將薛公,直接威脅彭城。八月,劉賈、盧綰將卒兩萬渡河,進入楚地。彭越在漢軍的協助下攻徇梁地,連克睢陽、外黃等十七城,完全截斷瞭滎陽,成皋一線楚軍主力的後勤補給線。於是,項羽不得不於九月命大司馬曹咎固守成皋,親自回師救援,奪回陳留、睢陽、外黃等十餘城。但是,漢四年十月,劉邦乘機誘使曹咎出擊,大破楚軍,收復成皋。與此同時,韓信也襲破齊歷下軍,進據臨淄,並於十一月在濰水消滅瞭楚將龍且率領援齊、號稱二十萬的楚軍,盡定齊地。項羽在正面和側翼戰場上接連遭到重大失敗,有生力量喪失殆盡,腹背受敵,進退失據,陷於漢軍的戰略包圍之中。

楚漢戰爭圖

  成皋之戰後,楚漢戰爭進入瞭最後階段。項羽日益孤立,糧秣得不到補充,韓信又繼續進兵西楚。漢四年八月,項羽向劉邦提出議和,楚漢約定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九月,項羽率兵東歸,而劉邦則采納張良、陳平的計策,乘機追擊楚軍於固陵;並且調令韓信、彭越等人率兵圍殲項羽,命劉賈渡淮包圍壽春,誘使楚大司馬周殷畔楚。次年十二月,項羽被圍困於垓下,漢軍四面唱起楚歌,楚軍士無鬥志;項羽率少數騎兵突圍至烏江,自刎而死。楚漢戰爭最後以劉邦奪取天下,建立漢王朝而告終。

  楚漢戰爭前後進行瞭四年,雖然對經濟生產和廣大人民的生活帶來瞭不利的影響,但它換來瞭國傢統一和社會的安定,因而是有積極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