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時期的東都,東周時期為王都。又稱洛邑。周公亶父居岐邑,周文王遷豐(今陝西長安西北,灃河西),武王又遷鎬京,即宗周。周武王滅商後,為鞏固周朝對東方的統治,計畫在伊、洛二水一帶夏人故居地建設新的都邑,但未及實現,武王病逝。成王繼位後,三監叛亂,周公東征三年,始得平定。於是成王將武王的計畫付諸實施,先派召公勘定建邑位置,周公隨後視察,以地圖及占卜結果報告成王,命殷民和諸侯共同興建新邑。新邑建成後,成王蒞臨,舉行祀典,返宗周時命周公留守。當時認為成周位於天下中中心,四方貢賦道裡均等,又把曾反抗周朝的殷民遷到其東郊,借以控制,所以成周在西周的政治經濟中起有重要作用。

  西周時期,東都唯一城,名成周(今河南洛陽王城公園一帶)。西周覆亡,周平王東遷,定都成周,遂稱王城。春秋中葉,周景王卒,發生王子朝爭位之亂。公元前516年,周敬王即位,因王城王子朝之黨勢盛,遷居到過去殷民居處之地。公元前510年,晉人率諸侯為敬王修城,此後,成周指周王新居之城(今河南洛陽白馬寺東),成周與王城分指兩地。敬王以下各王均居成周,直到最後的赧王才又遷回王城。

洛陽王城遺址出土半瓦當

  20世紀50年代以來,考古工作者已發現東周王城遺址,並找到夯土城墻的三個城角。保存較好的北城墻,長兩千八百九十米,墻外有城壕遺跡。據分析,城墻約建於春秋中葉以前,戰國至秦漢之際曾屢次修補。城內中南部發現建築基址,此外城內還發現陶窯、骨器作坊以及道路、水管等遺跡。城中部及其他一些地點,分佈有東周時期墓葬。在相當東周時期成周城的地帶,今洛陽金村,曾發現大型墓葬,有珍貴器物出土。

東周王城遺址平面圖

  有人認為周公時已有王城、成周兩城,此說確否尚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