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晚期,秦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敗趙軍的戰爭。西元前262年,秦攻取韓的野王(今河南沁陽),切斷韓之上黨(今山西長治地區)與本土的聯繫。韓上黨守馮亭不願降秦而將其地獻給趙國。趙派名將廉頗率軍駐守長平。秦昭王大怒,於西元前260年派白起、王齕攻長平。初戰於趙不利,廉頗遂築壘堅壁固守,不與秦軍交戰,以待其疲。兩軍自四月起相持三個月,秦無所得。後趙孝成王聽信秦反間計,於七月任用趙括為將,以代廉頗。趙括改變廉頗的策略,大舉出兵進攻秦軍,白起利用趙括隻“紙上上談兵”,缺乏作戰經驗的弱點,使正面之軍佯敗,另出兩支奇兵,俟機襲擊趙軍。趙括見秦軍敗退,率軍追至秦軍壁壘,因對方堅守終不得進。白起乃以奇兵二萬五千人迂回至趙軍後,斷其退路,又派五千人將趙軍壁壘截為兩段,使其進退為難。趙軍隻好就地築壘防守,以待後援。秦昭王得知此情,親赴河內,賜民爵一級,又征發十五歲以上壯丁至長平,以堵截趙軍援兵和接濟的糧食。至九月,趙軍被困四十六日,饑餓乏食,雖分四隊輪番反攻,仍不能突圍。後趙括親率精銳突圍未成,被秦軍射死。趙軍大敗降秦。白起將降卒四十萬人活埋於長平谷口,僅釋放二百四十名年幼者回趙報信。

  在這次戰役中,趙軍前後被秦軍殺死四十五萬人,秦軍亦損失過半。趙軍敗後,全國震恐,從此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