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文學期刊。月刊。1933年7月1日在上海生活書店創刊。傅東華、鄭振鐸、王統照主編,黃源助編。刊物內容豐富,欄目眾多,其中以刊登名傢的文學創作、文學理論、作傢作品研究為主,對新進作傢的作品也經常予以發表和評價。曾陸續推出“翻譯專號”、“創作專號”、“弱小民族文學專號”和“中國文學研究專號”,頗有社會反響。1937年11月10日,出至9卷4號停刊。

《文學》書影

  在創作方面發表過許多有影響的作品,小說有茅盾的《殘冬》、葉聖陶的《多收瞭三五鬥》等;“散文隨筆”包羅瞭魯迅、朱自清、豐子愷、巴金、沈從文等名傢的作品;詩歌則有王統照、臧克傢、朱湘等人的詩作。《文學》重視對中國現代文學史和作傢作品的研究,刊載過茅盾的《冰心論》、《廬隱論》、《落花生論》等較為重要的論文;對新文學運動等問題,發表過魯迅、周揚、胡風、阿英等人的相關作品。《文學》還註意中國古典文學的研究,刊載過郭沫若的《屈原時代》、鄭振鐸的《談金瓶梅詞話》等論文。此外,《文學》也較重視翻譯介紹外國的文學作品和文學理論,譯載過A.S.普希金、N.V.果戈理、I.S.屠格涅夫、M.高爾基、H.C.安徒生、H.海涅、J.C.F.von席勒、J.濟慈、V.雨果、羅曼·羅蘭、W.惠特曼、馬克·吐溫等著名作傢的代表作和評介文章。

  《文學》是在20世紀30年代初期,《小說月報》停刊,“左聯”機關刊物屢遭查禁的情況下創辦的,成為左翼作傢、進步作傢發表創作的陣地。《文學》每6號合為1卷,共出9卷52號,是20世紀30年代出版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文學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