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者通過分析各種既存的史料與文獻來發現事實的真相,驗證研究假設的研究方法。是歷史學、哲學和早期的社會科學最常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特點是:①間接性。即文獻研究處理的資料是間接性的第二手資料。②歷史性。即文獻研究處理的資料一般是反映歷史狀況的資料。③無反應性。它不直接接觸研究物件,不會產生研究的“幹擾效應”,在研究過程中不會使研究物件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改變原有的狀態。文獻的來源與種類很多,一般來說可分為:書面材料,如報刊、書籍、公文檔案、個人檔書信等;統計資資料,如統計報表、數據資料等;圖像文獻,如電影、電視、錄像、照片等;有聲文獻,如錄音磁帶、唱片等。社會學中的文獻研究主要包括歷史文獻研究統計文獻研究和內容分析。在歷史文獻研究中,主要的研究資料來源於歷史記錄,包括個人的歷史文獻(如個人的信件、日記、傢史、傳記等)和非個人的歷史文獻研究(如報刊、雜志和官方文件等)。統計文獻研究是對官方或非官方的統計資料進行再次分析,法國社會學傢É.塗爾幹的《自殺論》(1897)是統計文獻研究的范例。內容分析則是對文獻內容做客觀的、系統的、量化的描述和分析。

  文獻研究的一般步驟包括:①明確研究課題,確定文獻搜集和描述的范圍。文獻范圍主要指文獻的內容范圍、時間范圍和文獻的類別。②做好搜集和描述文獻的準備。即取得與掌握有關文獻的單位或個人的聯系,設計文獻的搜集和描述大綱。③搜集文獻。④整理和描述文獻。主要包括分類和簡單的定性與定量分析。文獻研究的主要優點是:①作為一種探索性研究方法,有助於瞭解有關問題研究的歷史和現狀,形成有關問題和研究對象的某種一般的整體印象;有助於確定研究課題,提出研究假設,避免重復性的無效勞動;有助於瞭解研究對象的來龍去脈,獲得現實研究的比較資料。②作為一種獨立的、完整的、非輔助性的研究方法,有助於認識社會發展的歷史趨勢。主要缺點是:①文獻不能提供完全的信息。②文獻缺乏標準形式,很難進行對比分析和定量分析。③易出現樣本偏差。研究者應註意文獻的準確性與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