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用定量方法研究各類文獻的產生、結構、傳遞和利用的現象及其規律性的學科。是數學、統計學與文獻學、情報學等學科相互交叉和融合形成的知識體系,屬於情報學的一個分支。其研究物件包括整個文獻系統和各種形式的文獻的特徵資訊,如文獻量、辭彙數、作者數,等等。其最本質的特徵在於定量分析。

  人們對文獻的定量研究始於20世紀初。後來,E.W.休姆於1922年提出瞭“統計書目學”一詞,但使使用較少。1969年,文獻學傢A.普裡查德提出用“文獻計量學”名稱來替代“統計書目學”,並將其研究對象擴展到所有的文獻形式。目前,文獻計量學作為情報學的重要分支學科,已展現出其重要的方法論價值,成為情報學中特有的不可缺少的研究方法。中國的文獻計量學也獲得瞭較快發展,呈現出研究、應用和專業教育全面發展的良好局面。

  文獻計量學的內容體系由理論、方法和應用三個部分構成。其理論部分的核心是幾個文獻統計規律,包括佈拉德福定律、齊夫定律、洛特卡定律、文獻增長規律、文獻老化規律和文獻引證規律等;其方法部分主要由文獻統計分析法、數學模型法、書目分析法、引文分析法和新興的計算機輔助分析法等構成;其應用部分的內容廣泛,在許多學科領域都有應用。例如,應用在科學評價和科技管理、科學學等方面,能為科技政策的制定和管理決策提供定量依據,因而獲得瞭迅速發展。在圖書情報工作領域的應用主要有:確定核心文獻,評價出版物,預測出版趨勢,考察文獻利用率,設計更經濟有效的信息系統和網絡,提高信息處理效率等。

  由於文獻情報流會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有些文獻問題難以完全量化,因而在應用時要首先考慮其適用環境和條件。文獻計量學的發展有賴於數學工具和信息技術的支持。移植或利用更有效的數學工具和統計學方法,建立並完善大規模的系統的數據來源工具,實現計量分析手段的現代化,拓展網絡文獻信息的計量分析,大力開展應用研究,為有關管理和決策提供依據與服務等,將是其重要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