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物理學傢。生於東普魯士費希豪森,卒於慕尼克。1882年先後入格丁根大學和柏林大學學習。1883~1885年在H.von亥姆霍茲的實驗室工作。1886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後來隨亥姆霍茲轉到德國帝國技術物理研究所,1896年任亞琛大學教授。1899年任吉森大學物理學教授。1900年任維爾茨堡大學物理學教授。1920年任慕尼克大學物理學教授。

  1893年,維恩提出輻射能量分佈定律維恩位移公式,可以有效地說明熱輻射的實驗結果。他還提出過一個熱輻射實驗方案,即用空腔代替黑體,可以使熱輻射實驗做到更為準確。在此基礎上,實驗傢證明維恩輻射能量分佈定律在長波方向與實驗有系統的偏差。這一偏差促使M.普朗克對此定律作出改進並提出能量子假設。可以說維恩的工作為發現能量子奠定瞭基礎。

  維恩在1897年研究瞭陰極射線的性質。幾乎與J.J.湯姆孫同時,用不同的方法測量瞭陰極射線粒子的荷質比。1898年維恩研究瞭極隧射線,得到的結論為它們是帶正電的射線。他用磁場和電場測量瞭極隧射線的偏轉,結論是它們由帶正電的粒子組成,質量至少不比氫原子輕。

  維恩的主要貢獻是發現瞭熱輻射定律,並因此獲191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