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最大湖泊,世界第二大淡水湖。位於東非高原中部,跨肯雅、烏幹達和坦桑尼亞三國,赤道橫貫北部,由凹陷盆地形成。湖面海拔1 134米。南北最長400千米,東西最寬240千米,面積6.94萬平方千米。平均水深40米,最大深度80米。蓄水量2 518立方千米。湖濱地勢起伏不大,以丘陵、平原為主。西岸陡峻,其他三面低平,湖岸曲折,岸線長3 200餘千米,較大的湖灣有卡維龍多灣斯皮克灣埃明帕夏灣<等。湖中島嶼總面積近6 000平方千米,較大的有烏凱雷韋島佈加拉島魯邦多島馬伊索梅島佈武馬島等。湖區集水面積約23.9萬平方千米,有卡蓋拉河、馬拉河等註入。湖水從北岸流出為維多利亞尼羅河,形成歐文瀑佈,流量600米3/秒;1954年在此建成水電站大壩,該瀑佈被淹沒。湖水位年變幅為0.3米,表層水溫變化在23~28℃之間。巨大的水體對沿湖地區氣候起顯著的調節作用,湖區多雷雨,並在大氣下層盛行偏東氣流,使湖西岸成為東非的多雨區。魚類資源豐富,是非洲重要淡水魚產區。湖濱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是重要的農業區。沿岸重要湖港有烏幹達的恩德培、佈卡卡塔和貝爾港,肯尼亞的基蘇木以及坦桑尼亞的姆萬紮等,各港之間有航線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