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石在氣水熱液作用下,發生原巖礦物組合、化學成分及結構構造和巖石物理性質的變化。這種圍巖蝕變分佈在礦體四周的圍巖裏,是一種成礦作用過程中熱液流經的地質體中發生的交代作用產物,因此圍巖蝕變的範圍往往超出礦體分佈範圍,稱為蝕變暈圈。圍巖蝕變是整個熱液成礦作用的一部分,可以發生在成礦之前,並可延續到主要成礦期之後。蝕變礦物的形成,含礦流體地球化學示蹤元素等的研究,有助於查明成礦流體的性質及其變化、成礦的物理化學條件、礦石礦物形成和分佈規規律等,從而促進礦床的成因研究,豐富和發展成礦理論。圍巖蝕變長期以來即作為一種重要的找礦標志而受到重視,有時蝕變巖石本身就是礦產,如明礬石、葉蠟石和重晶石等。

  圍巖蝕變的種類很多,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命名標準,一般都以蝕變作用所形成的重要礦物來命名,如絹雲母化、綠泥石化。有時則根據蝕變後的巖石命名,如夕卡巖化、雲英巖化、青盤巖化、黃鐵–絹雲巖化等。有時則以特征性的交代元素、化學組分或化合物命名,如鉀化、鈉化、矽化及硫酸鹽化、碳酸鹽化。甚至還有的用蝕變巖石的顏色或顏色的變化來命名,如紅色蝕變、淺色蝕變和褪色蝕變等。

  圍巖蝕變中的蝕變作用機理、蝕變的成礦專屬性、礦床圍巖蝕變的分帶性和找礦標志是重要的研究內容。決定圍巖蝕變的類型和蝕變作用強度的因素有:①原巖的性質。包括化學成分、礦物成分、粒度、物理狀態(如是否受力破碎)、滲透性等。②熱液的性質。包括熱液的化學成分和濃度,熱液的溫度、壓力、鹽度、pH值和Eh值,以及蝕變作用進行的時間長短,圍巖距礦體的遠近等因素。

  

推薦書目

 胡受奚. 交代蝕變巖巖相學. 北京: 地質出版社,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