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灘和淺海上建造圍堤阻隔海水,並排幹圍區內積水使之成為陸地。又稱圍塗。中國海域遼闊,有長達18 000千米的大陸岸線,沿海島嶼6 500餘個,灘塗資源豐富。海平面以上的灘塗面積約3 000萬畝。海平面至水深10米的淺海灘塗面積約1.17億畝。據歷史考證,中國東部的黃淮海平原、長江下遊平原、珠江三角洲及下遼河平原約有2億畝的土地都是歷史上灘塗淤積和開發的結果。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據不完全統計,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10個省市市的圍海造田面積將近800萬畝。現多數已成為農業、工業、交通、外貿和文化建設發達的地區。因此,圍海造田是增加陸地、發展國民經濟的一項措施。但是,圍海造田也有負面影響,它改變瞭海灘、淺海的生態與環境,破壞瞭近海水生生物的生存條件和鳥類遷徙的良好環境,有的還會改變水文情勢。因此,中國頒佈的海洋法規定,圍海造田實行許可制度。

  圍塗方式 圍海造田多數是與大陸海岸相連,但亦可孤懸淺海中形成人工島。在與大陸相連的圍海造田中,又有兩種圍塗方式:①在岸線以外的灘塗上直接築堤圍塗。②對入海港灣內部的灘塗,有時先在港灣口門上築堤堵港,然後再在灘塗上築堤圍塗。采用何種方式,主要取決於當地的技術經濟條件。

  圍海工程 至少應包括圍堤與排水閘(或排水站)兩項基本工程,以阻擋海水入侵,形成堤內陸地。①圍堤。絕大多數圍堤為土石結構,其迎潮面都設有抵禦潮浪襲擊的護坡,並分為幹砌石、漿砌石、混凝土等砌護結構。圍堤的堤頂高程,應在設計高潮位之上再加風浪爬高及安全超高,在中國蘇、浙、閩沿海一帶多采用設計高潮位以上2.0~3.5米。圍堤的地基要求具有足夠的承載力。地基承載力不足時,應采取適當加固措施。②排水閘。圍區內具有利用地面與海面的高差進行自流排水條件者,多設排水閘排水,否則需設排水泵站進行抽排。排水閘或排水泵站多設在圍區內地勢較低窪的地段,其兩側一般與圍堤相連。圍海工程中排水閘既要排水,又要擋潮。低潮時開閘放水,高潮時則關閘擋潮。因此,排水閘的閘孔凈寬,既要根據排水量要求又要根據外海潮型,通過水文水利計算確定。閘頂高程一般與堤頂高程相平。

  圍墾塗面陸化以後,要視當地具體條件,選擇水源,采用修建水庫,開渠引水,從河流提水,堵港蓄淡,或河口建閘,擋潮蓄淡等,並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統,引淡水洗鹽。河口建閘蓄淡對航運、排洪、河口附近水域的生態環境等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必須經過充分研究論證後,方能采用。

  近代圍海造田較發達的國傢有荷蘭、日本等國。荷蘭早期的圍海造田事業,始於11世紀,全國共有土地面積34 000平方千米,其中由圍海造田的土地即達20 000平方千米,特別是須德海圍墾工程舉世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