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長帶形或一囊兩翼形網具包圍魚群進行捕撈的作業方式。是捕撈中上層魚類的主要手段。多用於海洋漁業,大型湖泊和水庫中也有使用。是目前世界海洋捕撈的主要作業方式之一。

圖1 無囊圍網結構示意圖

1 取魚部 2 網翼 3 浮子 4 沉子 5 底環6 上綱 7 下綱 8 括綱  9 環綱

  圍網捕撈要求有大而密集且相對穩定的魚群,適用於風浪較小、潮流較緩、無二重潮、水底無障礙物的漁場。世界主要圍網漁場有:巴佈亞新幾內亞、菲律賓、美國西南部沿海以及幾內亞灣等的鰹魚、金槍魚的漁場;非洲西部、摩洛哥和塞內加爾沿海、日本沿海的沙丁魚漁場;歐洲的北海和冰島周圍海域等的鯡魚漁場;美國東部沿海和墨西哥灣的油鯡漁場;秘魯和智利北部沿海的鳀魚漁場;朝鮮半島、日本和中國沿海的鮐鰺類漁場等。

圖2 單船光誘圍網作業示意圖

  沿革 公元前13世紀時已在埃及出現瞭圍網漁具。中國是從事圍網捕撈較早的國傢之一,清初屈大均《廣東新語》中已有關於有環圍網漁具結構的記載。1900年左右,小型機動雙船圍網作業方式由美國傳入冰島和挪威,並逐漸盛行於歐洲其他沿海國傢。此後,隨著捕撈對象的變動和機動漁船的發展,在外海進行的單船圍網作業開始在美國西海岸和北歐的一些國傢出現。20世紀50年代,日本結合光誘魚群進行圍網作業。中國此時開始利用機動漁船進行雙船和單船圍網作業,至60年代中期發展光誘圍網作業,現已成為中國海洋漁業的重要作業方式之一。

  類別 圍網捕撈所使用的漁具,按其結構形式可分為無囊圍網和有囊圍網兩大類。無囊圍網一般為長帶狀(圖1),由取魚部和網翼組成。取魚部位於網具一端或中間。網具下綱通常裝配一定數量的底環。有囊圍網由一個囊袋和兩個特別長的網翼組成,網具上下綱分別裝配浮子和沉子,以保證在操作過程中網口能充分張開。

  按作業方式分單船、雙船和多船三種類型。

  ①單船圍網捕撈。由一艘放網船承擔圍網捕撈作業,另有一艘輔助船進行輔助作業,一般使用取魚部位於一端的無囊圍網。當偵察到魚群時,放網船應在下風或流向的上方與魚群保持適當距離,網具一端由輔助船系帶,自身以魚群為目標快速旋回放網,形成包圍圈。放網船旋回到原來位置時,即從輔助船接過網具一端並固定於船首;同時迅速收絞括綱兩端,使底環聚集以封閉網圈底部。隨即自網具後端依次起網,使網圈逐漸縮小到適當程度,以撈取漁獲物。這種作業方式對近海和遠洋捕撈都適用。單船圍網作業類型中光誘圍網捕撈配備的輔助船隻較多,一般每艘放網船有二至三艘燈船和一艘運輸船。各燈船白天偵察、跟蹤魚群,夜間用水下燈誘使魚群趨於密集,並將魚群引至主燈船周圍後熄燈離開。放網船即以主燈船為目標放網包圍(圖2),收攏底環後主燈船即駛出網圈,由放網船起網撈魚。

  ②雙船圍網捕撈。使用有囊圍網或無囊圍網。有囊圍網作業具有圍網、張網和拖網捕撈3種方式結合的性質。作業時兩船靠攏,放網船(裝載網具)將一根曳綱遞給帶網船系於右舷尾部後,即以魚群為目標,依次放出網具作圓弧形包圍魚群,經一段時間的拖、張後,兩船逐漸靠攏。由帶網船將曳綱傳遞給放網船,後者在前者拖曳下起網,迫使魚群進入網囊內,待起網時撈魚(圖3)。無囊圍網作業時,兩船靠攏,將各載的半盤網具聯結在一起,然後兩船以魚群為目標,分別以相反方向作圓弧形前進,各自放出網具包圍魚群。待兩船靠攏時,分別迅速收絞括綱,使底環聚集以封閉網圈底部,然後兩船同時起網,縮小網圈並撈取漁獲物。這種作業方式適用於在近海風浪較小的漁場作業。

圖3 雙船有囊圍網作業示意圖

  ③多船圍網捕撈。使用無囊圍網作業,由3艘裝載網具的放網船,先共同對魚群形成一個大包圍圈,同時相互連接網具。然後各放網船向網圈中部聚集,並連接在一起,分別收拉網具兩端,使之形成各自獨立的包圍圈,再起網撈取漁獲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