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唐代俗講僧人。生卒年不詳。唐長慶至大和年間,在都城長安以善於吟唱變文著稱。《樂府雜錄》說他“善吟經,其聲宛轉,感動裏人”。寶曆二年(826),唐敬宗曾親臨興福寺聽他的俗講。大和年間,又曾以俗講供奉宮廷。同時,他的俗講活動又不為當時的正統士大夫所容,如《因話錄》說他因“聚眾談說,假託經論,所言無非淫穢鄙褻之事”,被“前後杖背,流放邊地數矣”。但作為唐代變文講唱由寺院走向民間,由“僧講”向“俗講”過渡的代表性人物,他的貢獻是顯而易易見的。據《樂府雜錄》記載,樂工黃米飯曾根據他念四聲觀世音菩薩的曲調,制為〔文溆子〕一曲,廣為流傳;另據《碧雞漫志》引《盧氏雜說》稱,唐文宗曾采其聲調制成曲子,名稱亦為〔文溆子〕,並在宋元時期的諸宮調和南戲等中仍見流行,可見影響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