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丁科昆蟲的1種。分佈於中國浙江、湖南、四川和臺灣等省。是柑橘的重要害蟲。體長6~10毫米。古銅色,有金屬光澤。鞘翅上有金灰色短毛組成的不規則波狀紋。腹面青銅色,腹部末端呈乳突狀。雄蟲腹面沿中線自下唇至後胸有密而長的銀白色絨毛。卵橢圓形,長0.7~0.9毫米,寬0.5~0.6毫米,乳白色。幼蟲體扁平,乳白色,頭部口器褐色。前胸大,中胸小,兩側有氣孔。腹部9節,末端有深褐色尾叉,體被細毛。幼蟲有4個齡期,末齡體長12~20毫米。蛹後期腹背面呈青藍色,有光澤。。在浙江年生1代,以4齡幼蟲在樹幹木質部內越冬。少數為2齡。4月開始化蛹,前蛹期約20天,蛹期在日均溫20℃時為32天,5月中下旬為羽化盛期,羽化後在咬穿木質部和樹皮出洞前,在蛹室內蟄居7~8天。成蟲在晴天飛行迅速,取食嫩葉邊緣,如遇陰雨,多棲息於枯樹基部的枝葉上。成蟲有假死性。羽化出洞後約1周開始交尾,一生交尾2~3次,每次5~30分鐘。成蟲喜在向陽的樹幹上活動產卵,單產約占60%,其次為2~3粒,最高可達8粒,喜產在受害橘樹的樹皮裂縫處。幼蟲1~3齡在產卵處韌皮部與形成層內為害,4齡時蛀入形成層和木質部內為害。防治方法可用甲胺磷煤油合劑塗刷被害橘樹和受害枝幹或剪除嚴重受害的樹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