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電子電腦網路系統所支撐的,對地理環境資訊進行採集、存儲、檢索、分析和顯示的綜合性技術系統。它一般包括資料源選擇和規範化、資料編輯預處理、資料登錄、資料管理、資料分析應用和資料輸出、製圖6個部分。地理資訊系統的研製始於20世紀60年代後期。它在自然資源開發和分配、區域和城市發展的規劃和決策等方面,以及地理學研究和地圖自動編制中發揮重要作用。

  原則和要求 地理資訊有多種來源源和不同特點,地理信息系統要具有對各種信息處理的功能。從野外調查、地圖、遙感、環境監測和社會經濟統計多種途徑獲取地理信息,由信息的采集機構或器件采集並轉換成計算機系統組織的數據。這些數據根據數據庫組織原理和技術,組織成地理數據庫。

  地理數據庫是系統的核心部分。庫中各種地理數據通常以多邊形(矢量)方式和網格(光柵)方式進行組織。多邊形作為區域的基本單元可以是某一級行政、經濟區劃單位,或某一地理要素的類型輪廓,它是由地理要素的專題信息(如類型代碼)和幾何信息(多邊形邊界的xу坐標值及其拓撲信息)構成(見多邊形數據系統)。網格方式對某一區域按地理坐標或平面坐標建立規則的網格,並對每個網格單元按行、列順序賦於不同地理要素代碼,構成矩陣數據格式(見網格數據系統)。為瞭實現數據資源的共享和互換,地理數據庫必須做到數據規范化和標準化,並有效地對各種地理數據文件進行管理,實現對數據的監控、維護、更新、修改和檢索。地理數據通過軟件的處理,進行分析計算,並加以顯示。顯示的方式有地理圖、統計表和其他形式。

  組成 包括硬件設備和軟件系統兩大部分。地理信息系統主要硬件設備有:①數據采集裝置,有各種類型的數字化儀;②人機圖形交互裝置,可采用高分辨率的彩色圖形顯示器和輸入部件;③中央處理裝置,通常使用不同類型的數字計算機;④數據存儲設備,作為計算機的外存設備,主要是大容量的磁盤和磁帶機;⑤圖形輸出設備,有矢量式或光柵式繪圖機、靜電式符號打印設備等。

  地理信息系統軟件分為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系統軟件包括計算機系統提供的操作系統、語言編譯系統、數據庫管理系統和數學庫,還有數字化操作軟件、基本的顯示繪圖軟件等。應用軟件范圍廣泛,功能多樣,如處理多邊形信息和網格信息的各種程序、多元統計分析程序、各種地理分析程序以及應用繪圖程序等。

  類型 按性質分為靜態非空間模式、靜態空間模式、動態非空間模式和動態空間模式4種地理信息系統。靜態非空間模式系統以瞬時段經濟社會數據為主要管理對象,它與現行的手工統計信息系統接口;動態非空間模式系統處理隨時間變化的經濟社會數據,它與手工統計信息系統有密切關系;靜態空間模式系統和動態空間模式系統的特點要與地圖數據、空間遙感數據接口,反映各種地理要素的空間變化特征和過程。一個大型的地理信息系統,根據各地理要素的數據性質包含上述4種模式,而以動態空間數據模式為其核心。小型、初級地理信息系統則僅采用靜態非空間模式,以滿足地方或小城鎮對地理信息的需求。

  按應用功能分為專題地理信息系統、區域地理信息系統和地理信息技術處理系統。專題地理信息系統是根據專門地理問題的需求而建立的,如土地利用信息系統、能源信息系統、水資源信息系統、旅遊信息系統、城市規劃管理信息系統。區域地理信息系統以一定的區域作為研究對象,既有區域綜合地理信息系統,也有區域專題信息系統,直接服務於區域發展的部門和綜合數據管理。地理信息技術處理系統是面向技術處理的,如遙感數據處理系統、計算機輔助制圖系統、地理數據分析系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