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地理教育分為大、中、小學3個階段。17世紀中葉捷克教育傢T.A.誇美紐斯首先提出在學校中把地理作為獨立科目進行教學。18世紀前半葉,歐洲中、小學開始設置地理課,於19世紀在大學開設地理課並設立地理系。中國在19世紀中葉某些教會學校開始設置輿地課,19世紀末開始設置地理課,以後在大學設立地理系。大學地理教育主要培養地理科學的研究人員、教師和地理工作者。不少國傢按專業培養地理人才,專業劃分和範圍各有不同。中學地理教育培養學生具有較系統的地理知識。小學地理教教育要求學生瞭解初步的地理知識。隨著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增多,世界性環境、資源、人口等問題的出現,使地理教育還在其他學科、相關學校,以及報刊雜志、廣播電視等方面受到重視,形成社會的地理教育。

  現代地理教育的特點是:①運用地圖。由於地圖具有地理的方位性、形象的概括性以及幾何的精確性,成為地理學的第二語言。②應用航空和遙感技術。航空和衛星照片大大地提高瞭直觀性,成為地理教育的重要手段。③註重實地考察。使學生通過野外考查和郊遊等實踐活動學習地理。④註重綜合性。綜合性是地理學的特點所以地理教育涉及許多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內容(見地理學、中小學地理教育、大學地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