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射星雲的一個特徵量,為丹麥天文學傢斯特龍根所提出,因而得名。當星雲中存在高溫星時,高溫星所發出的紫外線會電離周圍的氣體,形成發射星雲。有名的獵戶座大星雲和麒麟座的玫瑰星雲都是這一類星雲。

  從星雲中心高溫星發出的紫外線首先電離周圍的氫原子。當輻射強度足夠高時,氫原子幾乎全被電離。在完全電離區中,紫外線可以毫無損耗地穿過。當紫外線到達中性氫區時,又使中性氫產生電離,這樣就使電離層從中心向外擴大。實際上,星雲內每一點都要求保保持電離和復合之間的平衡。電離度在離中心星一定距離處會下降,電離度一減小,輻射強度就會按指數減小,紫外線很快就衰減到不可能再進行電離的程度。這時星雲中就出現電離邊界。三十年代,丹麥天文學傢斯特龍根最早研究這個問題。他從理論上推導出電離區的邊界,因而邊界以內的區域被稱為斯特龍根球,從邊界到中心的距離即為斯特龍根半徑。它的大小取決於氣體密度和中心星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