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不規則變星,光譜型為G~M型,典型星是金牛座T,是喬伊於1945年首先發現的。金牛座T型變星和彌漫星雲密切成協,並成集團出現,常構成T星協主要成員。有人估計在太陽周圍一千秒差距內約有12,000個金牛座T型變星,整個銀河系內的總數達100萬個。這類變星都具有非週期的不規則光變,或快速的光變迭加在長期的緩慢光變上。最大變幅為5個星等,一般為1~2個星等。近年來還發現在紅外波段上也有光變。它們的光譜都是在一晚型光球上迭加一系列發射線。最強的發射線是巴耳末線線和電離鈣CaⅡ的H和K線。經常出現電離鐵FeⅡ、電離鈦TiⅡ、中性鐵FeⅠ及中性鈣CaⅠ等發射線和低激發金屬原子譜線。在藍紫區都有一重迭的連續發射光譜區。在個別情況下,這一連續發射特別強烈,致使光球吸收光譜全被淹沒。在一些亮的金牛座T型星的高色散光譜中,大多數吸收譜線都被加寬。說明它們有較大的自轉速度。有不少金牛座T型星具有天鵝座P型星光譜,也就是說,在強發射線輪廓偏短波一端出現吸收線,這說明它們向外拋射物質。質量損失率估計為每年10-7~10-9太陽質量。少數金牛座T型星有反天鵝座P型星光譜,說明有物質向內陷落的現象。某些金牛座T型星中有高達12%的偏振。金牛座T型星的鋰豐度比太陽大氣高出約2個數量級,並且有紅外色餘。現已測得金牛座T星的射電輻射。目前一般認為,金牛座T型星是一種正處在引力收縮階段的主星序前恒星(見赫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