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極移和提供地極座標的國際性機構,簡稱IPMS。為瞭改進國際緯度服務(ILS)的工作,1960年在赫爾辛基召開的國際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聯合會(IUGG)第十二屆大會和1961年在伯克利召開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第十一屆大會分別作出瞭決議:將原有的國際緯度服務改組並擴大為國際極移服務,其中央局從義大利遷到日本的水澤國際緯度站。它的具體任務是,除繼續做好ILS的傳統工作外,廣泛利用世界各地的測緯測時資料來計算和發表地極座標並研究極移。根據這項決議,19962年3月在日本水澤國際緯度站正式成立IPMS組織。開始有18個國傢參加(有30臺儀器),目前已發展到20多個國傢(約有60臺儀器)。從1962年開始,IPMS出版月報和年報。月報發表參加IPMS的各個臺站的測緯資料和地極坐標初值,年報發表各臺站的詳細結果和地極坐標采用值,並介紹計算方法和有關情況。從1974年起,年報開始提供歸算到國際習用原點(CIO)的三種坐標值:①僅用五個ILS站的觀測資料計算的(xyILS);②用參加IPMS的各臺站的緯度觀測值計算的(xy)IPMS,L;③用參加IPMS各臺站的測時和測緯結果聯合解算的(xy)IPMS,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