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間中視位置比較靠近的兩顆星。由於彼此引力作用而沿著軌道互相環繞運動的,稱為物理雙星。遠看彼此很靠近,實際上在空間相距很遠,並不互相環繞運動的兩顆星,稱為光學雙星。本條所講僅指物理雙星。組成雙星的兩顆星均稱為雙星的子星。天狼、南門二、五車二、南河三、角宿一、心宿二、北河二、北鬥一和參宿三等著名亮星都是雙星。

  雙星的種類 ①目視雙星:指通過望遠鏡,人眼可以直接分辨開子星的雙雙星。②幹涉雙星:指用幹涉測量法(例如用經典幹涉儀、強度幹涉儀、光斑幹涉儀等)測知的雙星。③掩食雙星:指由掩星(例如月掩星)觀測分析而略知的雙星。④天體測量雙星:一般指通過天體測量方法發現其自行行跡為曲線並可用存在某伴星來解釋其行跡而發現的雙星。⑤分光雙星:指由譜線位移的規律性而判知的雙星。測得兩顆子星譜線的稱為雙譜分光雙星(或雙線分光雙星),隻測到一顆子星譜線的稱為單譜分光雙星(或單線分光雙星)。⑥光譜雙星:指由連續光譜能量分佈而判知的雙星,這種雙星往往是軌道面與視向接近垂直,而且兩子星的光譜型相差懸殊。⑦食雙星:指子星彼此掩食造成亮度規則變化的雙星,又稱食變星。⑧橢球雙星(或橢球變星):指由兩顆橢球狀子星組成,其合成亮度隨位相(軌道上的相對地位)按一定規律變化而被發現的雙星,但並不是食雙星,橢球雙星與食雙星可合稱測光雙星。很多人又把分光雙星和測光雙星合起來稱為密近雙星。另外還有按照觀測波段或所包含的特殊對象而得名的雙星,如射電雙星、X射線雙星(或簡稱 X線雙星)、爆發雙星(包含爆發變星)、脈沖星雙星等等。

雙星示例

  雙星是恒星世界的普遍現象,是規模最小的恒星集團。此外還有兩顆以上恒星組成的聚星,如三顆星組成的三合星,四顆星組成的四合星,等等。太陽周圍5.2秒差距(約17光年)內共有恒星60顆(包括太陽),其中32顆單星,11對雙星(22顆),2組三合星(6顆),所以雙星和聚星的子星顆數占總數46%強。實際上,有些雙星是很難發現的,例如:周期甚長的目視雙星,軌道傾角很小(軌道平面和視線交角接近直角)的分光雙星,兩子星質量懸殊的分光雙星,軌道扁長因而不易觀測到相對運動的目視雙星,變光因素復雜而難以識別的食雙星或橢球雙星,變幅過小的食雙星等等。因此,太陽附近空間的恒星是雙星或聚星的子星的,並不限於上述百分數,估計約有半數或超過半數。在許多星協、星團、星雲和一些河外星系中也發現有雙星。

  研究雙星的意義 要研究恒星的過去和未來,最重要的是先要弄清它們的現狀,即瞭解它們當前的基本參量,其中特別重要的是質量。除太陽外,許多單星的質量是不容易求出的,即使求得,也很難準確,而雙星卻是測定恒星質量和其他基本參量的重要對象。不少單星的質量估值,要用雙星質量去對比檢驗。雙星和聚星還可以說是引力“實驗室”。例如,天鷹座射電脈沖星PSR1913+16(軌道周期既短,偏心率又大,而且包含有致密星的雙星)就為研究相對論和引力波提供瞭寶貴的資料。

  雙星還給人們提供認識恒星之間各種相互作用的條件,如引力相互作用、輻射相互作用、物質相互作用等。雙星對於研究某些恒星內部的密度分佈、大氣結構、爆發等問題也提供瞭非常有利的條件,還可以為研究許多恒星的演化和尋找黑洞提供寶貴的樣品。此外,認真研究雙星、聚星和行星系的區別與聯系,必然會大大促進它們的起源和演化等問題的解決。因此,雙星的研究受到天文界的重視。自從 X射線雙星、射電雙星、脈沖星雙星發現以來,雙星天文學內容更加豐富,研究更加活躍。

  

參考書目

 W.D.Heintz,Double stars,D.Reidel Publ.Co.,Dordrceht,Holland,1978.

 A.H.Batten,Binary and Multiple Systems of stars,Elmsford,Oxford,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