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北朝時代的天文學傢。東海郯(今山東郯城縣)人。生於東晉海西公太和五年,卒於宋文帝元嘉二十四年。他博學多才,曾在南北朝時的宋朝任著作佐郎和太子率更令等官職。他繼承瞭舅父徐廣四十餘年對日月五星的觀測記錄和研究資料,又繼續觀測研究瞭四十餘年。宋元嘉二十年(西元443年)創《元嘉曆》。此曆於元嘉二十二年頒行,行用到梁亡《西元509年)。當時的曆法採用平朔來排曆譜,因此,日食常發生在晦日或初二。何承天提出應該不用平朔而用定朔(見朔望)排曆譜,使日月食必定發生在在朔望。這種方法受到墨守成規者的反對。古代歷法都使用上元積年,計算煩瑣,何承天創近距取元,在推算五星時各設不同的歷元,簡化瞭計算。他發明調日法,依據下面的不等式:

式中 abcdmn均為正整數。例如,何承天為求與觀測密近的朔望月(見 月)數據,選取26/49為其日以下餘數部分的強近似值,取9/17為弱近似值。他認為取 n=15, m=1,則 為最符合他的觀測結果,即《元嘉歷》的朔望月長度為 日。調日法為後世廣泛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