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體在行星及其他天體表面所受到的引力。對地球而言,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稱為重量。大陽或其他天體對鄰近物體引力的大小也可稱為重量。地球重力的方向大致上指向地心。由於地球不是一個正球體,以及由於存在地球自轉所產生的離心力(見相對運動),所以重力一般並不正好指向地心。

  重力與人類生活的關係密切。人類很早就用重力來度量物體受力的大小。彈簧出現前,秤就是人類用來比較物體重量的工具;彈簧出現後,又使用彈簧秤來稱重量。同一物體的重力在地地面附近的空間裡變化甚小,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可視為常數,這就是把重力用作量力單位的方便之處。由於物體的重力幾乎不變,所以伽利略意識到重力加速度也是個常量。伽利略的研究為I.牛頓的研究奠定瞭基礎。牛頓在1687年發表萬有引力定律後,找到瞭重力的物理根源,從此人類對重力有瞭較正確的認識。牛頓是通過物體落地和月球不落地這兩種現象的對比而得到萬有引力概念的。通過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運動定律,人類終於把力學基本理論以及物體的機械運動弄清楚。按牛頓的觀念,重力是一種超距力,牛頓把重力推廣到萬有引力,從而解釋瞭天體運動的開普勒定律,同時建立瞭工程上廣泛應用的經典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