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表面上的物體所受重力的合力作用點。

  地球表面上的物體的尺寸相對於地球的半徑來說是很小的,例如在地球表面上相距1千米的兩物體,其重力方向之間的夾角為32″,所以,一物體上各質點所受的重力可以看成是彼此平行的力,並具有相同的方向。這些平行力的合力稱為物體所受的重力,而合力作用點即為重心。物體的重心相對於物體的位置是完全確定的,當物體在空間中改變方向時,重力相對於物體的方向也跟著改變,但重心相對於物體的位置不變。

  設想把物體分割成若幹微元,用ΔV i和 ΔG i代表其中任意一微元的體積和所受的重力,ΔG i可以認為作用在ΔV i中的某一確定的點Ai上,並設γi代表其比重,則物體重心C的位置決定於公式

式中rCr i分別表示重心 C及點Ai對於坐標原點O的矢徑。

  如果物體的比重γ是物體中各質點的位置(即坐標)的連續函數,則在上述公式中的和號可用積分代替。

  對於在地球表面上很小的物體來說,重心和質心是相重合的;對於均勻的物體,它的重心則和它的形心重合。若勻質物體有一對稱面,則重心必在對稱面上;若勻質物體有一對稱軸,則重心必在對稱軸上;若勻質物體有一對稱中心,則對稱中心就是物體的重心。

  對物體重心的研究,在工程實際上有重要的意義。例如,為瞭減少高速旋轉物體的振動,需使其重心偏離轉軸的距離(偏心距)不超過規定的數值。在汽車和飛行器的設計、制造和實驗時,也需計算和測定重心的位置,並嚴格控制重心的變動范圍,使汽車和飛行器具有良好的動力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