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物理學傢,1787年3月6日生於斯德勞賓,父親是玻璃工匠。夫瑯和費幼年當學徒,後來自學瞭數學和光學。1806年他在巴伐利亞的貝內迪克特博伊倫的光學工廠當瞭工匠,1818年任經理,1823年擔任慕尼克科學院物理陳列館館長和慕尼克大學教授,後來德國埃朗根大學和英國、丹麥都贈予他榮譽稱號。

  夫瑯和費集工藝傢與理論傢的才幹於一身,把豐富的實踐經驗與理論結合起來,對光學和光譜學作出瞭重要貢獻。1814年用自己改進的分光系統,發發現並仔細研究瞭太陽光譜中的若幹條暗線(現稱為夫瑯和費線)。他利用衍射原理測出它們的波長,將 576條暗線編制成表,並用字母A、B、C、D、…、I等將其中主要的線命名,還在星光中發現瞭某些譜線。他用這些譜線測量瞭各種光學玻璃的折射率達到以前從未有過的精度,解決瞭大塊高質量光學玻璃制造的難題。

  他用幾何光學理論設計和制造瞭消色差透鏡以取代過去盲目試驗的方法,還首創用牛頓環方法檢查光學表面加工精度及透鏡形狀。他所制造的大型折射望遠鏡等光學儀器,負有盛名。這些成就,使當時光學技術的權威由英國轉移到德國,推動瞭精密光學工業的發展。

  1821年,他發表瞭平行光單縫衍射的研究結果(後人稱平行光衍射為夫瑯和費衍射),做瞭光譜分辨率的試驗,第一個定量地研究瞭衍射光柵,制成260條平行線組成的光柵,用它測量瞭光的波長。1823年他又用金剛石刀刻制瞭玻璃光柵(3 200條/巴黎寸),給出瞭至今通用的光柵方程。

  夫瑯和費自學成才,一生勤奮刻苦,終身未婚,1826年6月7日因肺結核在慕尼黑逝世。

夫瑯和費於1821年一次制成的衍射光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