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物體的空氣動力特性的主要實驗設備之一。主要用途是:類比飛機、炮彈、導彈和降落傘等物體在空氣中運動時的受力情況;研究風對建築物、橋樑等的作用;觀察、測量流體運動的情況;檢驗理論分析的假設、前提;核實理論計算結果等。

  英國人H.菲力浦斯於1885年首先在第一個風洞中做瞭實驗,從此各國相繼建立瞭很多風洞,它們對19世紀末期和20世紀初期製造成滑翔機和飛機起瞭很大作用。

  風洞是一個具有足夠夠大直徑的管道系統。用風扇或其他方法在管內的試驗段中形成對時間和空間都很均勻的、雷諾數和馬赫數都合乎要求的氣流。將飛行器的模型固定在試驗段裡,使風洞試驗段裡的氣流和模型之間產生相對運動,就能模擬出飛行器在空中飛行的狀況。早期最簡單的風洞如圖所示。

  電機帶動風扇把空氣從左端吸入風洞內,進入風洞的氣流一般是不夠均勻的,所以要加上收縮段,以便使試驗段的氣流在時間和空間上都趨於均勻的。

  風洞的主要技術指標是:試驗段(或稱工作段)裡氣流速度的均勻性、雷諾數、馬赫數、湍流度等。飛行器正式使用時雷諾數常常達到300萬以上甚至更高,因此,工作段的直徑必須要有好幾米,風速也要適當的高。

  根據風洞在試驗過程中所能達到的馬赫數值的不同可分為:低速、跨聲速、超聲速、高超聲速等不同類型的風洞。目前世界上的風洞數量很多,類型不一,其中最難做好的是跨聲速風洞,因為在這種風洞中一旦放入模型,就會在模型上產生幾乎垂直於風洞中沿軸向流動的氣流的強烈擾動,有時甚至會產生激波。這種擾動或激波遇到風洞壁面會引起復雜的效應,稱為洞壁幹擾。這種效應會使風洞內氣流嚴重的偏離試驗的要求。近30年來,隨著技術的發展和經驗的積累,特別是電子計算機和自動控制的發展,跨聲速風洞在減少洞壁幹擾方面有瞭很大進展。跨聲速風洞對設計大型客機、運輸機、巡航導彈和航空發動機都極為重要。

  

參考書目

 L. Howarth, Modern Developments in Fluid DynamicsHigh Speed Flow, Clarendon Press,Oxford,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