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年(見年)和朔望月(見月)的長度都不是整數日,中國古代用分數來表示這兩個資料。在唐李淳風以前,不同的曆法對朔望月和回歸年用不同的分母。《三統曆》將朔望月的分母81稱為日法(曆中朔望月的長度為

日),而將回歸年的分母稱為統法。東漢《四分曆》則相反,《四分曆》的回歸年長度為 日,稱4為日法;朔望月的長度為 日,稱940為蔀月。但是,用日法朔望月的分母則較為普遍。李淳風以後,這些有關周期的基本天文數據都用同一個分母來表示。日法的意思就成瞭把一日分成若幹分的總分數。不過有些歷法仍對日法用不同的名稱,例如,在李淳風《麟德歷》中就稱為“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