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刻古地圖,又稱《墜理圖》。南宋黃裳作於1189~1190年間,王致遠於南宋淳祐七年(1247)刻石。圖縱197釐米,橫101釐米,現存蘇州市碑刻博物館。它是黃裳於紹熙元年(1190)進獻嘉王趙擴八圖之一。此圖山脈用寫景法表示,森林和長城都用形象的符號表示,頗有立體感。長城以北的山嶺,森林茂密,有文字註記“平地松林廣數千裡”。河流用單曲線表示,河名外括圓框註記在河源處。圖上黃河源註記在積石,長江源註記在岷山,顯然是受《尚書·禹貢》的影響。實際所繪長江主主流自瀘州上溯,顯然是向南再向西的水,而非上溯向西再向北的岷江。黃河下遊在滄州以北今天津附近入海,並記註有“河口”二字。山名和地名都外括方框。海岸線和山東半島的輪廓以及黃河中遊的折曲等都大體正確。

南宋黃裳的《地理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