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於中國的早期鳥類化石,生活在距今約1億多年前的早白堊世。該化石一方面顯示出與現生鳥類相似的進步性質,另一方面還殘留著某些原始構造,同時還具有自身的特點。顯示出早期鳥類進化史中一個階段性的特徵,構成一個新的類型,建立甘肅鳥目(Gansuiformes)。

  甘肅鳥與現生鳥類有許多一致性:如脛骨末端已進化為鳥類所特有的脛跗骨關節;蹠骨已癒合為一個跗蹠骨;已形成鳥類第一趾與其他三趾相對的趾型。甘肅鳥還具有一些明顯的原始特徵,,如脛跗骨遠端無骨質腱橋(這是早期鳥類的共同性質);跗蹠骨近端血管孔、脛肌前結節和屈肌腱管均不發育;跗蹠骨遠端尚未愈合完全等。甘肅鳥自身尚有一些特點:①脛跗骨骨壁厚,內、外關節髁差異大,外髁特別寬大,內髁窄;②跗蹠骨較第3、4趾骨短,頂面杯狀凹大小差異大,凹間縱嵴高;③從跗蹠骨前面,骨體末端與第三滑車面呈圓柱狀下伸,與鴴形目接近;④跗蹠骨第二趾滑車的位置特別高,遠遠上升到第三趾骨以上的骨體上;⑤第一趾骨相當長,第四趾骨較第三趾骨長,為最長者,與現生的某些鵜形類相似。

  甘肅鳥已具脛跗關節,蹠骨已完全愈合,盡管它與始祖鳥出現的時代相距不大長,但其進步性質卻非常明顯。甘肅鳥第4趾骨比第3趾骨長,跗蹠骨相對較弱,與黃昏鳥和魚鳥接近,尤與比甘肅鳥晚數千萬年的魚鳥接近。甘肅鳥與始祖鳥無直接的近親關系。甘肅鳥很可能是現生濱岸和水生鳥類的祖先。甘肅鳥的發現,使很不連續的鳥類早期進化譜系中增加瞭一個重要的新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