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對被試言語和行為的觀察、記錄來判斷其心理特點的心理學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觀察法很早就為人們所採用。孔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論語·公冶長》)就是指用觀察法來認識人。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以後,觀察法也有瞭很大發展。它具有多種方式:根據是否限制在一定的時間、空間內進行觀察,有時間取樣法和情境取樣法;前者指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觀察,後者指在特定的場合中進行觀察。。在自然情境下對被試的觀察稱為自然觀察法;在預先設置的情境下(如幼兒玩守紀律的遊戲)對被試的觀察稱為控制觀察法。在觀察手段方面,研究者用自己的感官進行的觀察稱為直接觀察法;借助於儀器設備(如錄音機、攝像機等)的觀察稱為間接觀察法。在觀察記錄上又有事件記錄觀察法和范疇記錄觀察法:前者是對行為發生發展的整個事件進行觀察記錄,後者僅選擇有關的一類行為進行觀察記錄。根據觀察者與被觀察者的關系,還有參與觀察法和非參與觀察法;參與觀察是觀察者成為被觀察者團體中的一員,觀察和記錄該團體或該團體某一成員的行為,非參與觀察則為研究者未介入被觀察者的團體之中所進行的觀察。心理學傢在研究心理和行為時因工作的需要可采用不同方式的觀察法。

  觀察法的主要優點是:①可以觀察到被試在自然狀態下的行為表現,獲得的結果比較真實。②可以在當時實地觀察到行為的發生發展,能夠把握當時的全面情況、特殊的氣氛和情境。觀察法的主要缺點是:①研究者處於被動的地位,往往難以觀察到研究所需要的行為,搜集資料較費時。②觀察所獲得的結果隻能說明“是什麼”,而不能解釋“為什麼”。因此,由觀察法所發現的問題,尚需用調查法、實驗法進行研究,才能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