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工作時間的安排。它包括工作周長、工作周的工作分配、輪班工作制和工間休息等。工作周長指一周工作的總時數,工時分配指一周的工作天數和一天的工作時數。各國工作時制因國情而有所不同,例如中國常規的工作周長為48小時,一周工作6天,一天工作8小時;美國普遍實行40小時的工作周,一周工作5天,一天工作8小時。工作周和工作日的工時若超過一定水準,易引起操作者的過度疲勞,從而降低其健康水準和工作效率,並易增加事故率。現在有些國傢還實行瞭彈性工作時制,即規定在給定的時期內內所要完成的總工時數,以及每天工作的核心時間和彈性時間。在核心時間中工作人員必須在工作崗位上,而在彈性時間內則可自便。彈性工作時制可改善上下班時的交通擁擠狀況,同時能調節工作時間,使之適合個人的生活習慣,便於安排傢庭生活和個人活動。但對於在整個工作過程中需要有全體人員參加的組織,不宜采用彈性工作時制。

  輪班工作制是為提高設備利用率或保證某些工作能連續進行的一種工作時間安排。它將每天的工作按時間分成幾個班,由不同的人輪流進行。一般分為兩班制或三班制。由於人的許多生理功能和行為具有晝夜節律性,即更適合於在白天工作,因此當人在夜班工作時,須對晝夜節律作相應的調節。

  在工作期間為消除疲勞或厭煩感需要設置工間休息。工間休息雖然減少瞭實際工作時間,但隻要安排得合理,工作量不會減少,有時還會增加。工間休息的長短、次數和在工作日中的分佈,取決於工作性質、勞動強度、工作條件和其他實際情況。一般說,較多次數的短時間休息比次數少而時間長的休息好。工間休息可根據工作日中工作能力的變化和各種生理或心理的測量來安排。可用下式按平均能耗制定工作中的總休息時間:  

對於要求連續監視很少出現的信號的警戒或監視作業,在20~30分鐘後作業成績往往下降,應根據具體情況使作業人員得到恰當的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