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於工業領域的心理學分支。它主要研究工作中人的行為規律及其心理學基礎,其內容包括管理心理學、勞動心理學、工程心理學、人事心理學、消費者心理學等等。

  理論基礎 工業心理學以心理學(主要是實驗心理學)為基礎。過去許多工業心理學傢都是從實驗心理學研究轉向工業心理學的,從經典的心理物理法、反應時、學習心理到當代的認知心理學、信號覺察論等,都對工業心理學產生瞭深遠的影響。

  許多心理學學派都對工業心理學的理論作出過貢獻。格式塔心理學的整體觀強調的知覺的形與基,在工業心理學的數符辨認、圖形識別及服裝設計中都是必須考慮的條件。其頓悟學說以及K.勒溫的行為依賴於人和環境的相互作用的理論,更為管理心理學開辟瞭廣闊的前途。現代心理學的目的觀,至少從E.托爾曼開始,已從機械論解放出來。它註重於行為的目的性和計劃性。程序理論對工業心理學的作業理論也起著深遠的啟迪作用。從W.馮特的普通心理學派生出瞭差異心理學,F.高爾頓又最先用正態分佈來描述個體差異。為深究差異的原因,高爾頓研究瞭父母對子女的遺傳,提出瞭回歸的概念。從相關到因素分析以及方差和協方差的實驗設計,都成瞭工業心理學必不可少的研究工具。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發展起來的新興學科如信息論、系統論、控制論等也影響著工業心理學的發展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關於勞動在人類發展過程中的作用的學說,更應是工業心理學研究的指導思想。

  發展簡史 馮特創建的心理學實驗室可以看作工業心理學的策源地。H.閔斯特伯格是馮特的第一代弟子,他於1912年出版瞭《心理學與經濟生活》一書。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飛機和潛艇的出現以及軍隊裝備的機械化,促進瞭工業心理學的發展。戰後美國總結瞭大戰期間的工作經驗,並在軍工、民用工業中廣泛加以推廣,人的因素成瞭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在管理方面由於霍桑實驗等的推動,發展為更廣泛的行為科學研究。英國為解決工人因加班加點趕制戰爭物質而出現的疲勞問題,成立瞭疲勞研究部。1922年該部改屬國傢醫學委員會,沿至今日。劍橋大學教授C.S.邁爾斯在倫敦成立瞭工業心理研究所,為企業及各種咨詢工作服務。美國參戰,動員瞭200萬人,為甄別兵種進行瞭大規模的智力測驗。此後人事心理學就成為最廣泛的研究課題。許多國傢都利用工業心理學為戰爭服務。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有上百傢工廠企業成立瞭工業心理學研究機構。政府部門、電報電話局等也紛紛成立瞭專門的研究單位。

  蘇聯於1920年在莫斯科成立中央勞動研究所。其特點是課題集中在工廠通用的工具上,不僅研究工具的性能,也研究工具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條件。1927年以後,散佈在蘇聯各地的分所多達60個,研究課題也推廣到各個方面,後來的合理化建議形成瞭斯達哈諾夫的群眾運動。30年代,蘇聯對心理技術學進行瞭批判,使工業心理學研究中斷。50年代後期才逐漸恢復瞭勞動心理學、工程心理學的研究。

  西歐和東歐其他一些國傢也都先後開辟瞭許多有關應用心理學的領域。日本在私人企業和政府機構中也開展瞭工業心理學的研究。如1921年成立瞭私人的工業效率研究所;東京帝國大學附屬的應用心理研究室也為海、陸軍的人員選拔和其他應用課題進行瞭工作。

  中國在工業心理學方面的研究開展較晚。在30年代以前,張耀翔曾作過關於商店招牌的調查。1935年中央研究院和清華大學心理學系著手從事工業心理學的研究和教學工作。陳立、周先庚等曾在機車廠進行勞動環境、庫存管理以及疲勞的實驗研究。對紡織業的室溫、照明和擇工測驗等實際問題也進行瞭研究。這些工作因日本侵華戰爭而中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工業心理學研究有瞭較快的發展。50年代,陳立等進行瞭紡織工訓練等研究,李傢治、徐聯倉等開展瞭事故防止、操作合理化、群眾發明創造等研究。60年代,曹日昌、荊其誠等進行瞭電站中央控制室設計的心理學研究;曹傳鯢、朱祖祥等進行瞭航空工程心理學研究;李傢治、徐聯倉等進行瞭信號的信息分析等工作。70年代,上述各項工作有瞭新的進展。在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杭州大學等單位建立瞭設備較先進的工業心理學實驗室,開展瞭機艙照明及與顏色視覺有關的工程心理學研究,並結合標準化工作建立瞭多項人類工效學標準。80年代,管理心理學得到發展。徐聯倉、盧盛忠等結合工業企業管理開展瞭領導行為評價、工作激勵等方面的工作;朱祖祥、王重鳴等進行瞭有關屏幕顯示與人機界面有關的工程心理學研究;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單位也開展瞭與工業心理學有關的研究。這一時期,成立瞭中國行為科學學會和中國工效學學會,中國心理學會成立瞭工業心理學專業委員會。這些學術團體的成立使工業心理學的研究有瞭更廣泛的基礎。

  研究領域及展望 工業心理學的研究領域及發展趨向主要有以下方面。

  ①操作研究。隨著技術水平的提高,對操作的研究也在變化。早期如F.W.泰勒的工作時間研究,F.B.吉爾佈雷思和L.E.M.吉爾佈雷思夫婦的動作分析,以及後來關於傳送帶生產的操作研究等都是工業心理學中的經典性工作。隨著新技術的發展,有關人如何適應於新的生產方式的研究將越來越受到重視。例如,從機械工業過渡到自動化生產後,人遠離被操縱的對象,監控成為人的主要操作方式。今後這方面的問題將變得更為重要,並成為綜合性的研究課題。它包括新型儀表的設計、人員的特殊訓練和選拔以及工作制度安排等。

  ②人機系統。在生產條件下,人與機器設備之間的信息傳遞和互相適應,是保證一個大系統的可靠性和高效率的前提。工程心理學在這方面作出過不少貢獻。把認知心理學的成果及客觀分析人的心理過程的方法,應用於解決自動化控制系統和大型國防工程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前的趨勢是把人機系統擴大為人-機-環境-社會這樣的更全面的系統。隨著電子計算機的普及應用,人與計算機的交互作用將是今後工業心理學研究的重點。

  ③提高工作生活質量。工作環境是否適合於保證人的安全、健康和舒適,並保證生產的高效率,是工業心理學的中心問題之一。這方面的研究,就是工作生活質量的內容。它越來越受到人們普遍的關心。因為隨著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們不僅要求工作環境能適合生理上的需要,而且日益重視工作者心理上的需要。例如,重視工作內容的豐富化和擴大化,減少簡單、重復的勞動,提高工作本身對人的意義,增加工作者的滿意度等。(見工作生活質量研究)

  ④組織管理的改進。現代管理者應該善於為組織確定目標,協調組織內部的關系(如增強歸屬感、凝聚力),改善組織外部的聯系(如加強溝通與協調),並註重采用組織開發的技術,使一個企業、一個單位具有組織自我完善的能力。但是,這些工作難以由組織本身來進行,社會化的咨詢機構將越來越多地參與改進組織管理的工作,也就是說,組織系統將逐漸從封閉走向開放。這將成為工業心理學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向。美國已將傳統的工業心理學稱為工業組織心理學。

  ⑤人力資源開發。生產過程的自動化將改變人在生產中發揮作用的方式,但並不能排除人對生產的參與。而且隨著生產技術工藝的改進,人的作用將變得更為突出,對人的素質要求也將更高。工業心理學今後在提高人的激勵水平,改善培訓方法,對人進行科學的評價和選拔任用,以及職業的設計和人事安排等方面,都將發揮更大的作用。工業心理學也將為科學地制定有關人事管理的制度提供依據。

  ⑥消費與需求的研究。不斷提高的個人和社會消費需要是生產發展的內在要素。研究消費者的購買意願和需求對於發展生產有重要意義。今後,第三產業的作用將更加突出,服務行業將成為工業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工業心理學將在滿足人的興趣愛好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勞動將成為一種藝術,它不僅有使用價值,而且可以滿足美的需要,人的發明創造才能將普遍得到發展。人的全面發展的理想最後會逐步得到實現,工業心理學對此必將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