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調人是有組織的整體,把心理或行為看作情感、思想、行動的整合過程的心理治療方法。又稱完形療法。宣導人是美國的F.S.佩爾斯,他受東方傳統思想和西方現象主義思想的影響,但是他最信服格式塔心理學理論,並將這些認知原則引進臨床心理學領域。在他多年施行實際治療的基礎上,於20世紀40年代初形成瞭一種非解釋性的、非分析的心理治療方法。

  格式塔療法對心理障礙、心身健康的看法大都依循格式塔學派的基本觀點。格式塔心理學強調整體性,不同部部分的聯系產生一定的意義。這種療法把心理看作有組織的完形,在人身上表現為自我完善的努力。這是一種任何人都具有的先天的能力傾向。這種觀點與C.G.榮格和C.羅傑斯的心理治療理論有相同之處。神經官能癥病人對人、對己、對生活不能達成完善的格式塔,他們把痛苦和焦慮排除於意識之外;對於自己感到不可接受的性格特點予以否認,看作不是自己的;拒絕承認相應的行為,認為它們同自己沒有關系。圖形和背景也是心理治療的重要概念。圖形是被試當時的註意中心,知覺對象的其餘部分成為背景,但兩者隨情境或刺激的變化而轉變。心理健康的各種因素或條件也與此相同,有時甲為圖形、乙為背景,但情境不同,作用也隨之改變。健康的心身要求具有靈活性,適度地做到轉換圖形和背景,使外事外物為個體所用。心理異常的人對此則有困難,他們不能放棄僵化的定向經驗,不管情況如何變化,圖形始終牢固地粘貼在背景上。恐怖癥、強迫觀念、強迫動作就是由於這種機制產生的。缺乏形成新圖形的能力也阻礙病人充分利用個人成長的潛能,使人失去新的興趣,阻礙瞭新經驗的形成,限制瞭新的人際關系等等。趨和的傾向表明對象物被知覺為比它們的實際情況更為完整或閉合。人格發展和心身健康同樣依循趨合的原則。生活中許多“未完成事務”給人造成痛苦和創傷經驗,產生瞭某些生活過程中的缺口。趨合傾向表現為完成這些未完成事務。治療者此時采用清楚意識以及重新經驗以達成完形。新的完形不再是恐懼、罪惡感的根源瞭,也不會再阻礙自我成長和人格發展瞭。另外,不愉快的經驗也就不再僵持在圖形上,而是轉化為背景瞭;由於淡化瞭危害性,其他新的圖形可應運而產生。

  格式塔療法把心理障礙的主要原因歸為:①以假定的“必須如此”的思想對待生活;②以固執、僵化的思維代替行動;③拒絕現時的實際,回味過去,憧憬未來;④怨天尤人,認為自己和別人不應如此,而不承認自己和別人的現實情況;⑤對自己的決策缺乏責任感。

  格式塔療法采用許多具體技術,如對話演習、雙椅技術、責任心訓練、夢的分析等。這些技術都用以強化病人的直接經驗,即“此時此地”經驗,促進情感釋放,面對沖突和矛盾,提高病人的意識性,使他們瞭解自己所運用的心理防禦機制。佩爾斯及其同事(1970)曾指出格式塔療法具體實施的定式或信條,包括:①以現在時態進行溝通,不凝註於過去也不預期未來。過去隻有在整合於現時中才有用處。②不“沖著”別人說話,不影射他人,而是與他們對話和討論。③說話時用“我”,而不用“這”、“那”。如治療者說“你的手怎麼啦?”,不回答“手發抖”,而說“我在發抖”。病人對自己的行為和情感負起責任。④以當時的經驗為中心,治療者要經常提問“現在你有什麼感覺?”⑤不閑聊搬弄是非,不談論某個人,而直接跟某人談話。⑥不提問題,而要陳述自己的看法,因為問題常常用於偽裝自己和掩蓋觀點。

  格式塔療法具有自己的理論和技術特點,已被公認為充滿生命力的現代心理治療方法之一。它把格式塔心理學理論應用於人格問題和臨床現象,補充瞭該學派所缺的內容和較弱的方面,可以說這也是這一療法的重要貢獻之一。但是這一方法過分強調說理灌輸和過分依賴技術,其療效常常限於容易誘導的和言語能力較好的病人。目前,小組集體治療已受到治療傢的重視,成為現代發展的重要趨向,這是因為這種形式可以促進小組成員之間的更多的交互影響,從而提高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