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心理學傢、心理學史傢。又名高卓。1896年11月6日生於浙江省溫州市,逝於1993年2月15日。早年就學於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和香港大學教育系,畢業後在上海暨南學校教授心理學。1926年起任上海商務印書館哲學教育部編輯、主主任編輯,1930年與唐鉞合編《教育大辭典》。1933年轉任廣東襄勤大學教育系主任和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心理學部主任。1940年任國立師范學院教育系主任。1926~1946年間,主要致力於西方現代心理學流派的研究與翻譯。對中西心理學學術交流作出瞭貢獻。1955年曾任南京師范學院副院長。1959~1964年,以辯證唯物論為指導思想編著《心理學史講義》(包括中國、西方和蘇聯心理學史)。他還重視對中國古代心理學思想的研究,發表的論文有《王夫之論人性》(1962)等。1978年後,曾任中國心理學會副理事長。又擔任教育部主辦的全國統編教材《心理學史》(包括中國和西方心理學史數冊)主編。學術專著有:《現代心理學》(1935)、《群眾心理學》(1934)、《心理學名人傳》(1933)、《教育心理學》(1946);在刊物上發表評價W.麥獨孤、行為主義、格式塔和精神分析等學派的文章約100篇。主要譯著有:E.G.波林的《實驗心理學史》S.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論》、《精神分析引論新編》、K.科夫卡的《心之發展》、W.克勒的《格式塔心理學》等。近年撰著和主編的著作有:《西方近代心理學史》(1982主編)、《中國古代心理學思想研究》(論文集)(1983,與潘菽主編)、《中國心理學史》(1985主編)、《高覺敷心理學論文選》(1986)、《西方心理學的新發展》(1989重編);論文主要有:《心理學的歷史經驗教訓》(1979)、《我的五十多年的心理學工作的回憶》(1980)、《西方近代心理學史的總結與展望》(1981)、《評西方心理學史的時代精神說》(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