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際交往中,通過語言、表情、動作及其他方式傳達的資訊,引起個體情緒方面的相同或相似的反應,並擴展到心理的其他方面乃至行動上的過程。如一個心情不好的人可因看一場歡樂的歌舞而高興起來,甚至也手舞足蹈。感染在一般情況下是無意識的、情不自禁的、非命令式的、非說理式的。在這方面它與暗示有某些共同之處,但暗示者多為有意識的,這與感染有所不同。在交往的情緒影響過程中,人們可能相互感染,反復多次,相互強化,這種現象被稱為“迴圈反應”或“鏈式反應”,所以這種影響可能是雙向向的乃至多向的,如演員的表演感染觀眾,而觀眾的喝采又鼓舞瞭演員及其他人。這也是感染與暗示的不同之外。

  感染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現象。一個人的心情常受他人心情的感染。在許多場合,情緒體驗常比理智更加深刻而生動,更有力量,所以文學藝術對人有很強烈的感染作用。感染可以發生在個體之間或能夠直接接觸的小群體之間,也可以發生在雖不直接交往但處於同一時間和地點、有著某種共同活動的大型群體之間。在前一種情況下,感染可以調整個體的心理狀態,使其適應當時的環境氣氛,采取較恰當的反應形式;在後一種情況下,人們的相互感染能對大量的人群產生一定的整合作用。在開放性的大型集會,尤其是松散的、無組織的社會共同體中,最易產生情緒感染現象。如在一場精采的足球比賽中,觀眾情緒相互感染,如癡如狂,甚至可以因此而做出些不理智的行動。在一些大型群眾運動中也可能出現類似現象。在某些驚恐的情境中,情緒感染的作用特別巨大。

  影響感染的因素很多,從心理上進行分析主要是發現感染刺激的人與接受這種刺激的人應該有相似的背景。如處在相同或近似的情境之中,一個心情愉快的人更容易受到別人歡樂情緒的感染;一個心情不好的人則更容易受到周圍不愉快事物的情緒感染。更為深刻的因素則是人們在文化修養、社會態度、個性、價值觀、特別是階級地位、政治觀點等方面的相同或近似。例如觀看足球比賽時,群眾中的情緒感染可能各不相同。有部分人可能大喊大叫,情緒激烈,甚至做出粗暴行為;有部分人則可能相對比較安靜。具有相似文化水平、興趣、愛好的人彼此的情緒感染強度大體接近,做出類似的行動;而在這些方面不同的人反應也就不同。

  感染雖然主要表現在情緒方面,但它仍然受理智的制約。個體的理智水平高低,是決定是否受他人情緒感染或受多大程度感染的重要因素。蘇聯社會心理學傢特別指出:社會發展的水平越高,個體對吸引他的某些行為或心境的力量越具有批判力。也就是說,一個人的自我意識的水平越高,越有理智,就越有可能控制自己的情感,越能以分析批判的態度看待周圍的事物,也就會較少或較弱地受到他人情緒的感染而保持獨立性。當然這種獨立性是相對的。因為人不可能在任何時候都保護高度的自我控制,因而也就不可能排除在任何時候都絕對不受他人情緒的感染。但畢竟理智還是起作用的。而且越是復雜的事物,理智的作用越大,情緒的作用也就越小。在西方,有的社會學傢和社會心理學傢企圖用感染來解釋群眾的包括革命運動在內的行為,把遊行、示威、罷工、暴動等也說成是情緒沖動、彼此感染的結果。但現在已有更多的人認識到:雖然這中間不能完全排除情緒感染的因素,但其社會歷史根源必須到該社會的政治、經濟等方面去尋找,而不能歸之於情緒的感染和沖動。